目 錄
學校概況....................................................................................................................................... 4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5
(一)人才培養目ぷ標.............................................................................................................. 5
(二)學科專業設置情況....................................................................................................... 5
(三)本科在校學生情況....................................................................................................... 6
(四)本科生源質量.............................................................................................................. 6
二、師資虾米與教學條件..................................................................................................................... 7
(一)師資隊伍..................................................................................................................... 7
1.師資↙隊伍數量............................................................................................................... 7
2.師資隊◥伍結構............................................................................................................... 8
(二)本科闲逛主講教師情況....................................................................................................... 9
1.本科課程主講教師情況................................................................................................. 9
2.教師能力提四色升............................................................................................................. 11
(三)教學經費投入情況...................................................................................................... 12
(四)教學設施應用情況...................................................................................................... 12
1.教學用房.................................................................................................................... 13
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與教學實驗室................................................................................. 13
3.圖書館及圖書資源...................................................................................................... 13
4.信息資源.................................................................................................................... 14
三、教學建設與改革.................................................................................................................... 14
(一)專業建設.................................................................................................................... 14
1.專業布局調整............................................................................................................. 14
2.專業內涵建設............................................................................................................. 15
3.專業群建設................................................................................................................. 15
4.應用型學科建設.......................................................................................................... 15
5.1+X認證專業試點....................................................................................................... 16
(二)課程建設.................................................................................................................... 16
1.控制課堂教學規模...................................................................................................... 16
2.集體“抗疫”,合力做好線上教學工王珊珊作......................................................................... 17
3.潤物無聲,課程∏思政滲透課堂.................................................................................... 17
4.規範課堂,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17
5.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17
6.推進思政+課程建設.................................................................................................... 18
(三)教材建設.................................................................................................................... 18
(四)實踐教學.................................................................................................................... 18
1.實驗教學.................................................................................................................... 18
2.實踐教學.................................................................................................................... 18
3.畢業論文(設計)...................................................................................................... 19
(五)創门柱新創業教育............................................................................................................. 20
1.“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頂層設計................................................................... 20
2.設立創新創業學院,完善創新創業機構....................................................................... 20
3.設立專業學會,激活創新創業競賽.............................................................................. 20
4.建設創業園,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21
5.培育孵化創新】創意創業信誉第一网投平台........................................................................................ 21
(六)教學改革.................................................................................................................... 21
四、專業培養能力....................................................................................................................... 21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特色........................................................................................... 21
1.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21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22
(二) 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23
(三)完善立德樹人機制...................................................................................................... 25
1.以德育為先,做好思政教周小兰育主任務............................................................................. 25
2.以樹人為魂,做響校園文化主旋律.............................................................................. 25
(四) 專業實踐及實驗教學情況............................................................................................. 26
五、 質量保障體系..................................................................................................................... 27
(一)校領導情況................................................................................................................ 27
(二)教學管理與服務......................................................................................................... 28
(三)學生管理與服務......................................................................................................... 28
(四)“二三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28
六、學生學習效果....................................................................................................................... 29
(一)本科畢業生畢業施涨龙及學位授予情況................................................................................. 29
(二)本科生身體素質及學科競賽情況................................................................................. 29
(三)畢業生就業及攻讀研究毒瘤生情況.................................................................................... 30
七、特色發展.............................................................................................................................. 31
(一)以“僑”為特色......................................................................................................... 32
(二)構建“校企政產僑”五位一體的應用型本科占文杰高校教育新模式....................................... 32
八、需要解決的問題.................................................................................................................... 32
(一)存在問題.................................................................................................................... 32
(二)發展思路.................................................................................................................... 33
1.強化政五花八门治引領,凝心聚力促發展................................................................................. 33
2.強化內涵導向,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34
3.逐步完善教學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 35
2019-2020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支撐數據.................................................................................. 36
學校概況
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坐落於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著名№僑鄉南安,2001年由福建省“雙一流”建設高校、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福建師範大學與菲律賓愛國華僑共同舉辦,是福建省首批設立的獨立學院,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教育。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明確為非營利辦學。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準轉為獨立設置婚姻法的普通本科高校。
學校共有康美、美林、江北三個校區,現有占地面積近700畝,規劃面積1000多畝,目前設有計算機信息學院、光電多多少少信息學院、商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人文學院、土木工程學汕头市院、通識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及國際教育學院等11個二級學院,開設涵蓋理、工、經、管、文、藝等學科31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近8300人。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現有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省級高等角色學校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1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1個省級軟件適用人才重點培訓基地、4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省級教任劳任怨學團隊、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1個教育部高教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信誉第一网投平台、9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格力程,國家和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信誉第一网投平台200多個。
學校積極推動教學科研發展,現有省、市科研教改信誉第一网投平台400余項,橫向信誉第一网投平台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專利110項;教師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1000余篇,出版教材、專著51部,2部主編教材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獲得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不需要果獎3項;學校教師多次榮↑獲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三等獎,屢獲省“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並入選全國“優秀教學案例”。學校擁有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個。在近年發布的全國應用型大學排行榜、中國民辦大學創業競爭力、創新能力排行榜中,學校排名在全國、全省同類高校中靠前。
在“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校訓精神引領刘丹下,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堅持“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堅持“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強化“政企校僑”辦學特色,努力建設成為一所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具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本科魔术卡高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一)人才培養目標
1.學校發展定位: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具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
2.辦學層次定位:以全日制普通本科(含專科起點的本科)教育為主。
3.學科發边岸展定位:以理工科為主,理工科和應用型文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
4.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著力培養綜合素質高、職業核心素□養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5.辦學規模:到2023年,形成以理工科為主,經、管、文、藝相輔相成的學科門類體系,爭取在校生規模達10000人左右,教師總數550人左右。
(二)學科專業設置情況
學校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合理設置與調整本科專業,加強谎报專業內涵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科為主,理工科和應用型文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專業布排料局。現有6個學科31個專業,其中工學專業13個、理學專業4個、經濟學專業2個、管理學專業4個、文學專業4個、藝術學專業4個(表一)。其中有29個專業在招,2個專業當年停招。
表1 專業所屬學科門類一覽表
學位授予門類 |
專業 |
數量 |
所占 比例% |
工學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子日中则昃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暖冬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装具程、土木工程、工程造價、智能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嚣张工程、數據科學與大精馏數據技術 |
13 |
41.94 |
理學 |
應用化學、環境科學、生物技術、應用心理學 |
4 |
12.90 |
經濟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投資學 |
2 |
6.45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城市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4 |
12.90 |
文學 |
漢語言文學、廣告學、英語、商務英語 |
4 |
12.90 |
藝術學 |
服裝爬泳設計與工程、數字媒體藝術、服裝與服挥斥飾設計、產品設計 |
4 |
12.90 |
合計 |
31 |
100.00 |
(三)本科在校學生情況
截止至2020年9月,全日制本科在校生8235人,其中一年級學生2843人,二年級學生2286人,三年級學生1662人,四年級學生1444人。學科人數分布上,工學2794人,理學606人,經濟學452人,管理學1670人,文學1770人,藝術學943人。具體如圖一所示。
圖1 在校生學科分布情況
(四)本科生源質量
2020年,我校29個招生專業在全國17個省本科招生計劃數3240人,實際錄取考生3,079人,實際報到2,825人。實際錄取率為95.03%,實際報到率為91.72%。其中福建省內生源實際錄取2753人,實際報到2533人;外省生源實際錄取326人,實際報到292人。各省份生源情況詳見表2。
表2 生源情況
省份 |
批次 |
錄取數 |
批次最低控制線(分) |
當年錄取平均分與批次最低控制線的差值(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
山西省 |
第二批次招人在生B |
10 |
12 |
0 |
404.0 |
370.0 |
0.0 |
12.00 |
13.00 |
0.00 |
|
內蒙可不可古自治區 |
第二运河批次招生A |
4 |
7 |
0 |
437.0 |
333.0 |
0.0 |
11.00 |
4.00 |
0.00 |
|
江蘇省 |
第二批亦有次招生A |
0 |
4 |
0 |
0.0 |
316.0 |
0.0 |
0.00 |
2.00 |
0.00 |
|
安徽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26 |
39 |
0 |
505.0 |
443.0 |
0.0 |
1.00 |
3.00 |
0.00 |
|
江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9 |
14 |
0 |
489.0 |
476.0 |
0.0 |
14.00 |
3.00 |
0.00 |
|
河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6 |
20 |
0 |
473.0 |
441.0 |
0.0 |
7.00 |
7.00 |
0.00 |
|
湖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5 |
6 |
0 |
526.0 |
474.0 |
0.0 |
2.00 |
3.00 |
0.00 |
|
廣西壯族自治區 |
第二批次招生A |
13 |
14 |
0 |
382.0 |
362.0 |
0.0 |
9.00 |
6.00 |
0.00 |
|
四川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0 |
15 |
0 |
467.0 |
448.0 |
0.0 |
4.00 |
8.00 |
0.00 |
|
貴州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5 |
7 |
0 |
469.0 |
396.0 |
0.0 |
-1.00 |
-2.00 |
0.00 |
|
雲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1 |
11 |
0 |
484.0 |
433.0 |
0.0 |
8.00 |
12.00 |
0.00 |
|
陜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4 |
4 |
0 |
461.0 |
387.0 |
0.0 |
2.00 |
4.00 |
0.00 |
|
甘肅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12 |
8 |
0 |
444.0 |
365.0 |
0.0 |
8.00 |
5.00 |
0.00 |
|
吉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5 |
6 |
0 |
421.0 |
354.0 |
0.0 |
6.00 |
8.00 |
0.00 |
|
黑龍江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3 |
0 |
0 |
389.0 |
0.0 |
0.0 |
6.00 |
0.00 |
0.00 |
|
福建省 |
本科批招生 |
407 |
825 |
0 |
462.0 |
413.0 |
0.0 |
11.00 |
10.00 |
0.00 |
|
廣東省 |
本科批招生 |
6 |
6 |
0 |
479.0 |
455.0 |
0.0 |
2.00 |
4.00 |
0.00 |
|
二、師資與教學條件
(一)師資隊伍
1.師資隊伍數量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致力構建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中2人獲評省級教學名師、3人獲評省級優秀教師、1人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省級師德標兵榮譽、1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入選“福建省教育廳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養解立华計劃”、4人入選“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壇新秀”、1人被中國翻譯協會授予“資深翻譯家”稱號,2人入選桐江學者講座教授,多位老師獲批泉州市學科、專業帶頭人,多位老師獲評南安市科技特派員,共有泉州市、南安市高層次人才200多人。
學校按照“優化結構、形成梯隊”的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創新人才引進模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逐自即日起漸優化專任教師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精幹高效、師德師風高尚、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61人,外聘教師102人,折合教師總數為441人,按在校學生數8,235計算,生師比為18.67。
2.師資隊伍結刘鸿绪構
教師隊伍職稱、學位、年齡的結構詳見表3。
表3 教師隊伍職稱、學位、年齡結構
信誉第一网投平台 |
專任教師 |
外聘教師 |
數量 |
比例(%) |
數量 |
比例(%) |
總計 |
361 |
/ |
102 |
/ |
職稱 |
正高級 |
54 |
14.96 |
5 |
4.90 |
副高級 |
102 |
28.25 |
28 |
27.45 |
中級 |
157 |
43.49 |
40 |
39.22 |
初級 |
36 |
9.97 |
5 |
4.90 |
未評級 |
12 |
3.32 |
24 |
23.53 |
最高學位 |
博士 |
34 |
9.42 |
11 |
10.78 |
碩士 |
235 |
65.10 |
35 |
34.31 |
學士 |
85 |
23.55 |
43 |
42.16 |
無學位 |
7 |
1.94 |
13 |
12.75 |
年齡 |
35歲及以下 |
158 |
43.77 |
58 |
56.86 |
36-45歲 |
107 |
29.64 |
33 |
32.35 |
46-55歲 |
17 |
4.71 |
8 |
7.84 |
56歲及以上 |
79 |
21.88 |
3 |
2.94 |
近兩學年教師職稱、學位、年齡情況見圖2、圖3、圖4。

圖2 近兩學年專任教師學刘炜林位情況(%)

圖3 近兩學年專任教師職稱情況(%)

圖4 近兩學年專任教師年齡結構(%)
(二)本科主講教師情況
1.本科課程主魏淑琴講教師情況
本學年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380,占總課程門數的50.07%;課考入程門次數為897,占開課總門次的34.13%。
正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115,占總課程門數的15.15%;課程門次數為199,占開課總門次的7.57%。其中教授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109,占總課程門數的14.36%;課程門次數為192,占開課總門次的7.31%。
副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297,占總課程門數的39.13%;課程門次數為719,占開課總門次的27.36%。其中副教授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254,占總課程門數的33.47%;課程門次數為635,占開課總門次的24.16%。(註:以上統計包含外聘人員與離職人員。)
承擔本科教學的具有教授職稱的教師有50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職稱教師53人計,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比例為94.34%。(註:以上統計包含離職人員,只統計本校人員。)

圖5 各職稱類別教師承擔課程門數占比(%)

圖6 近兩學年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情況(%)
我校有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2人,本學年主講本科課程的國家級、省級教學名師2人,占比為100.00%。
本學躬逢其盛年主講本科專業核心課程的教授33人,占授課教授總人數比例的100.00%。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本科專業核心課程155門,占所開設本科專業核心課程的比例為52.36%。
2.教師能力提升
(1)訓練產業思維。學略胜一筹校註重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師通過技術服務、合作研發、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參與企業生產、工程實踐與技術研發活動,著力提高教師實踐技能和應用研究能力,通過完善《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雙師雙能型”的認定辦难道法》,加強“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截止至2020年9月15日,學校共有120位“雙師雙能”型教師,占郭明專任教師總數的33.24%。同時,學校聘請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能力、工作經驗的業界導師進入課堂,與校內教師共同指導學生課程實訓、畢業論文、畢業實習。本學年,學校聘請了63名業界人士來我校參與協同授課,加強課堂與產業的對接,增強了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
(2)培養教育教學能力。學校改革考核評價制度,通過完善《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修訂《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武榮學者優秀人才選拔管理辦法》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同時通過選派教師參加2020 新工科再深化研討會,“厚植愛國情懷 涵育高尚師德,加持久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專題網絡培訓;“福建省高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建設與申報視頻培訓會”;“全國教師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專題網絡培訓、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和組織教師參加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暨省賽█選拔賽、第五屆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等教師成長活動,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在第五屆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我校商學院教師賈冰潔和計算機信息學院教師彭青梅分別獲人文社會學科組三等獎、自然科學應用學科三等獎,並同時被福建省教育廳授予“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學新秀”榮譽稱號,我校獲“優秀組織獎”。
(3)提升科研孙立荣能力。對接區域產業需求,強化科技服務。立項建設“泛家居智能照明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陈熙泛家居產業研究中心”“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聯合企業成立“光電研究所”“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所”,簽定“廈門乾照卓妇科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聯合泉州、南安市社科聯舉辦泛家居產業研討會,與泉州芯谷合作培養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等。同時組織開展科技特派員政策宣講及工作交流會,邀請福建省教育廳科技處調研員陳碧珍蒞臨學校,指導學校科研工作以及大數據與智能制造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工程中心建設等活動,鼓勵和引導在崗教師與地方產業和研归罪究機構多交流,多合作,多做科研,多出成果,充分發揮地方高校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智力、技術優勢,以科技創新為區域經濟發展添智助力。本學年學校入選2018年泉州社科青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6項,福建省中青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28項,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1項,橫向課題7項;2019年度7人入選福建省個人科技特派員、6人入選泉州市個人科技特派員和2個團隊入選泉州團體科技特派員、59人入選南安市科技特派員,共獲得相關經費58萬元;學校獲批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發表SCI 1區1篇,SCI 2區1篇,SCI 4區3篇,EI 1篇其他國內核心20余篇;授權實用新型專利9項。
(4)提高專業素養。學校通過出臺《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師訪學研修管理辦法(暫行)》、《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職工學歷學位進修管理辦法》,鼓勵教師訪學研修和學歷學位進修,提高科學研究專業素養。根據《關於開展2019-2020學年全體教職工培訓的通知》,組織近500人次參加學校的各項培訓;線上,加強與國家行政學院的合作,制定《關於組織開展2020-2021年教職工網絡培訓的計劃》,組織近300人次黑森森參加培訓;積極組織人員參加上級教育部門組織的國培、省培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外派12名教師參加閩臺師資培養信誉第一网投平台,18名教師完成繼續教育培訓。加強國際合作,拓寬教師培養交流渠道,選派3位教師赴泰國格樂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三)教學經費投入情況
2019年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1427.0萬元,本科實驗經費支出為56.0萬元,本科實習經費支出為79.0萬元。生均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1732.85元,生均本科實驗經費為68.00元,生均實習經費為95.93元。近兩年生均教學日ξ 常運行支出、生均實驗經費、生均實習經費詳見圖7。

圖7 近兩年生均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生均實驗經費、生均實習經費(元)
(四)教學設施應用情況
1.教學用房
根據2020年統計,學校總占地面積44.70萬m2,產權占地面積為44.70萬m2,學校總建築面積為23.22萬m2。
學校現有教學行政用房面積(教學科研及輔助用房+行政辦公用房)共144026.29m2,其中教室面積46507.15m2,實驗室及實習場所面積42597.79m2。擁广播站有體育館面積10276.49m2。擁有運動場面積42286.49m2。
按全日制在校生8235人算,生均學校占地面積為54.28(m2/生),生均建築面積為28.20(m2/生),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為17.49(m2/生),生均實驗、實習場所面積5.17(m2/生),生均體育館面積 1.25(m2/生),生均運動場面積张建西5.13(m2/生)。詳見表4。
表4 各生均面積詳細情況
類別 |
總面積(平方米) |
生均面積(平方米) |
占地面積 |
447000.20 |
54.28 |
建築面積 |
232240.29 |
28.20 |
教學行政用房面積 |
144026.29 |
17.49 |
實驗、實習場所面積 |
42597.79 |
5.17 |
體育館面積 |
10276.49 |
1.25 |
運動場面積 |
42286.49 |
5.13 |
2.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與教學實驗室
學校現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8149臺(套),合計總值5346.04萬元,其中單價10萬元以上的實驗儀器設備54臺(套),總值1032.25萬元,按本科在校生8235人計算,本科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6491.86元。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214.93萬元,新增值達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的4.02%。
學校現有♀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光電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互聯網實涌入驗教學示範中心、服裝設計與創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四個省部級實驗教學中心;一個面向中小微企業的模塊化生化人才培養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一個“互聯網+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培育中心;一個生活垃友军圾好氧發酵制備有機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培育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同時學校還獲批建設泛家居智能照明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泛家居產業研究中心” 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福建省高校重點實驗室,
3.圖書館及圖書資源
截至2020年9月,學校擁有圖書館2個,圖書館總面積達到13496.71m2,閱覽室座位數1378個。圖書館擁有紙表字質圖書87.96萬冊,當年新增4248冊,生均紙質圖書106.81冊;擁有電子圖書20.00萬冊,音視頻500.0小時。2019年圖書流通量達到0.81萬本冊,電子資源訪問量4.08萬次。
學校共享福还价建師範大學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包括85個數據庫、112萬種電子圖書、2.5萬種期刊。圖書館建成綜合型一站式數字門戶,實行“一卡通”刷卡入館、借閱,采用藏、借、閱為一體乘号的先進管理模式,對全校師生實行全開架、多方位的服務。
4.信息資源
目前,學校建設有結構完整、服務多樣、資派驻源豐富的先進校園網絡,並設有獨立數據中心機房,校園網出口帶寬630Mbps,主幹帶寬1000Mbps,網絡接入信息點數量9800個,各教學、實驗、辦公、宿舍樓均采用千兆光纖高速連接,並通過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行有線及無線網絡的實名接入,擁有一個高速穩定、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校園網絡環境,為用戶提供便捷多樣的網絡信息服務,也為學生提供了網上自主學習機會。
學校於2019年1月啟用了新域名www.mku.edu.cn,並完成了@mku.edu.cn教育網郵件系統的部署,完成了NAS網絡存儲系統的部署.學校目前有電子郵件系統用戶@ 數500,管理信息系統數據總量40GB,信息化工作人員12人。建立了綜合教學管理系統、綜合信息服務、教學支撐系列平臺、學生綜合管理潘瑞系列平臺、協同辦公平臺、文件及網絡存儲服務、郵件服務、電子圖書服務、校園一卡通服務、VPN服務等一系列網絡應用平臺,實現了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本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建設與改革
(一)專業建設
1.專業布局調整
對標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雙萬計劃”,啟動一流專業建設三年規匈牙利劃,學校現有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省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1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
學校主動融入“大泉州”發展大局,根據《泉州制造2025》對人才的需求情況,按照“需求導向、立足特色、復合應用、聯合培養”的基本一石二鸟原則,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結合新生報到率、轉專業申請比例、畢業生就業質量、專業群關聯度等因素,通過存量調整和增設时光新工科專業,加快專業更新,推進專業發展與區域產業發展同向同行,2020暫停生物技術、信息工程黎明兩個專業的招生,新專業吕望產品設計、投資學從2020級起招生,積極推進擬招生專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基礎建設。2020年,招生專業總數料哦控制在30個以內,理工類專業數接近60%。
2.專業內涵建設
工科專業按照工程認證要求開展專業綜合改革,註重內涵發展和特色培育,提升專業建設實效。鼓勵有條件的工科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工匠型人才;鼓勵有條件的專業,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等本科教學工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鼓勵各專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實施產教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展營銷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依托南安九牧集團,成立九牧電商學院,面向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协议书信息系統、英語等專業招募學生組建九牧電商班,以《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核心課程為依托,開展專業綜合實訓。
在IT行業開展計算機、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施校企聯合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由企業教師授課,在校內完跳殿成大三下學期的專業課程,大四上學期赴企業開展實訓並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設計的課題來自企業,並在企業完成論文答辯,實行校企雙導師艺人奖制。與泉州當地動漫公司共同開發設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教材,由企業教師承擔授課任務。通過共同制定培養方因为我和他分了之后案、共同開發价格和计划課程、共同授課降耗等環節,推動教學全過程的校企融合。
學校充分發揮專業負代词責人在專業發展內涵提升、特色專業創建方面的引領作用,現有專業均配備專業負責人,部分專業實行校內外雙負責人制。我校專業帶頭人總人數為28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7人,所▽占比例為96.43%,獲得博士學位的4人,所占比恨事例為14.29%。
3.專業群建設
在紡織服裝、石油化工、食品、光電通信、數字經濟、文化創意、智能制造、創新金融等產業領域建設專業群,加大專業群內核心專業建設,通過“一群一品”帶動整體水平提升。實施省、校、院三級建設方案,以經貿設計學科群為基礎,建設好而且省級“智能家居”應用型專業群,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以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平臺為基礎,培育“智能制造”校級重點專業群。本學年,我校《智能制造烧掉背景下的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榮獲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4.應用型學科建設
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機(培育)等2個省級應用型學科立項和培育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加工、檢測方向上與海洋食品、休閑食品產業緊密結合,特色突出。依托省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群,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示範”+“重點”+“基礎”的三級學科百战發展體系。
5.1+X認證專業試點
學校■高度重視“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積極推動相關二級學院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的申報建設。目前已有通信工程、數字媒體藝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網絡工程等四個專業分別參與了傳感網應用開發、3D引擎技術應用、大數據平臺運維、網絡系統苟安建設與運維等四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試點工作。學校以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為契機推動“雙證”制度實施,強化產教融合、能力導向的育人機制,提升應用型人才培養競爭力。學校根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要求,開展相關專業随想的1+X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將證書培訓內容有機融入專業南京人才培養方案,優化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統籌教學組織與實施,深化教學方式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養的靈①活性、適應性、針對性。
(二)課程建設
本學年,特別是春季學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校嚴格按照教育部、福建省教育廳的決策部署和文件精神,第一時間組建線上教學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遵照“有序、有效、保質、保量”的原則,迅速啟動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實施方案,確保整個線上教學期間運行平穩,質量不斷提升。本學年學校建設MOOC課程65門,SPOC課程385門。學校共開設本科生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課共759門、2628門次。2019年獲批省級教育教學研究與改革信誉第一网投平台5項,線下一流本科課程5項。
1.控制課堂教學規模
在課堂教學規模上,學校根據《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中各學科的教學標準班進行人數設置,文科類課程標準班人數為80人,理工科課程、外語公共課、上機課程標準班人數為60人,外語專滋补業課、大學體育課標準班人數為40人,實驗課程標準班人數為30人,藝術類專業課標準班人數為25人,校外實踐課程標準班人數為35人。學校鼓勵小班教學,提倡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式、案例式、研討式互動教學,重視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
表5 近兩學年班額統計情況
班額 |
學年 |
公共必修課(%) |
公共選修課(%) |
專業課(%) |
30人及以下 |
本學年 |
21.96 |
17.65 |
23.09 |
上學年 |
15.93 |
47.06 |
16.51 |
31-60人 |
本學年 |
58.02 |
23.53 |
44.75 |
上學年 |
56.88 |
105.88 |
45.84 |
61-90人 |
本學年 |
15.70 |
29.41 |
25.98 |
上學年 |
13.31 |
76.47 |
17.84 |
90人以上 |
本學年 |
4.32 |
29.41 |
6.18 |
上學年 |
6.26 |
29.41 |
11.03 |
2.集體“抗疫”,合力做好線上教學工作
受疫情影響,我校春季教學按照上級“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調整教學方案,聯系各维京大線上教學平臺,整理課程清單,組織開展線上教學培訓,做好各項線上教學準備工作,確保了線上如期開學周志萍和整學期的線上教學運行。春季教學,學校共814門課程開展線上教學,其中理論類課程630門,理論類課程線上開課率96%;實驗實踐類課程184門,線上開課率50 %。
3.潤物無聲,課程思政滲透課堂
在全民戰疫時期,從醫學、心理疏導、法律教育、公共衛生管理、經濟復蘇等多領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深入挖掘生命教育、心理健康、社會責任等思政教育元素,將疫情防控的鮮活事例融入專業教學和思政課程教學,增強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愛國情懷。
例如,我校教師在講授《政治經濟學》這門課的第一次線上課程小測中結合疫情防控實例,讓學生理解商品及其價值的相關知識點;在《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結合疫情防控期間形成的“線上教學”平臺、口罩、消毒液等“大熱”現象,幫助學生理解市場機會、消費者需求等市場營銷學基礎概念。馬克思主義學院開展題為《戰“疫”與弘揚中國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專題教學活動,由學生誌願者現身說戰“疫”,將社會實踐課堂搬回“教室”,為大學生從實踐到理論再到實踐的轉換提供堅實的基礎,講明講活思政。很多課程都結合此次疫情,在課堂中滲透思政教育,不僅向學生傳遞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更讓他們無形中銘記肩上的使命與擔當,引導他們將所學知識服務於國家需要和民族振興。
4.規範課堂,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針對疫情期間線上教學過程管理難點,學校實行“線上教學第一責任人”制度,二級學院院長為線上教學工作第一負責人,親自抓授課紀律,親自聽課、評課,規範線上教◎學課堂管理。校、院兩級教學管理人員可以通過課程邀請碼或課程二維碼加入課程巡課、查課、停課、評課。
5.教學模式改革研究
在線教學期間,學校通過學校公眾號、二級學院公眾號、校園新聞等多方渠起价道,密集推送各個學院在線教學情況和優秀案例分享,從課程思唏嘘政、教學流程不熟設計、教學資料準備、教學互動開展等多個角度,介紹經驗、分享做法,以幫助更多教師盡快完善在線教學方案,促進更多教學創新。鼓勵各教研室積極開展教學模式改革研究。將“臨時措施”轉化為“平時機制”,將在線教學從“新嘗試”轉為“新常態”,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充分挖掘在線教學的成功經驗和典型案例,形成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新特色;開展實體課程和在線課堂相結合的新機制;進行“翻轉課堂”的新研究。
6.推進思政+課程建設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馬工程教材使用率達到100%;實施“1+N”馬克思主義學院引航計劃,深入推進青年馬克思主義培養工程;完善酒宴思政課集體備課制度,建設思政課教學資源庫,組建特色教學團隊,校領導帶頭上好思政課。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完善課堂教學基本規範體系,挖掘各類課程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學科專業帶頭人典型示範作用,一批“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研究獲省級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立項。“思政+課程”育人探索與實踐在《人民網》《光明網》《中國新聞網》《全國高校思政網》《半月談網》《學習強國》《福建日報客戶端》《福建教育電視臺》等媒體宣傳報道。
(三)教材建設
學校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教材選用和管理工作。制定了《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材管理暫行辦法》,課程教材采取教師推薦、教研室遴選、系部負責人審及过来核的選用程序,確保各赵颖門課程使用同行公認的高質量教材,鼓勵各專業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各類優秀規劃教材,馬工程教材使用率達到100%。學校鼓勵教師主持或參編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適用教材,截至2020年9月,學校共出版自編教材35部。本學年出版自編教材1部,選用自編教材與講義31本。
(四)實踐教學
1.實驗教學
本學年本科生開設實驗的專業課程共計307門,其中獨立設置的專業實驗課程92門。學校有實驗技術人員10人。
2.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學校依托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綜合運用校內外各種實踐平臺,圍繞人才培養全過程,實施王楦平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創新實踐三級一體化,專業認知、專業見習、專業調查、專業實習四年一貫制的實踐教學模式。
學校與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安分果木園、泉州铁骑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三安半導體產業學院”,與南安金淘鎮人民政府合作籌建“鄉村振興產業學院”,與九牧集團共建“九牧電商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質平臺;借力優質企業資源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共建“森源班”“奮安班”“速騰班”“永輝班”“新航線創新創〒業班”“百宏班”和“弘橋智谷雙創班”,構建人才培養共同體。
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2020屆畢業生順利畢業就業,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工作,積極研究,多措並舉,統籌做好畢業實習工作。一方面充分利用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共享平臺、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線課程(第三批)(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等優質線上實驗課程資源開展仿真操作;另一方面借助校企合作優勢開展模擬實習或線上辦公。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實習除权模式提高實習質量。
學校現有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222個,其中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個,每個專業都建設有數個相應的校外實踐、實習、實訓基地,本學年共接納船形帽學生44400人次。
3.畢業論文(設計)
學校制定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規定,對畢業設計(論文)組織管理、命題與選題、指導工作、紀律、規範化要求、畢業設計(論文)的評閱、答辯、成績評定以及裝訂、歸檔等方面做了詳細沈家胜的規定。建立了校、院兩級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檢查制度,實行初期、中期、末期和後期檢查。通過強化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質量的全過程監控,有效人格化地保證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達到了綜合訓練學生的效果。繼續使用CNKI“大學生論文静极思动抄襲檢測系統”,對2020屆畢人造棉業生提供畢業論文(設計)免費檢測。學校執行畢業論文(設計)答辯前檢測全覆蓋制度,以避免學術不端行為,保煊赫證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疫情防控期間,為確保2020屆畢業生順利完成畢業論文(設計),學校認真研究畢業論文(設計)工作方案調整,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在學校原有資源的基礎上,補充“中國知網”、“維普教育”、“超星集團”等,免費供師生開展文獻查詢和論文查重,制定線上答辯工作方案並開展技術培訓,確保畢業論文質量。
本學年共提供了1917個選題供學生選做畢業設計(論文)。我校共有153名教師參與了王常任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數比例約占36.60%,學校還聘請了23位外聘教師擔任指導引蛇出洞老師。平均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人數為11.70人。
本學年學校提供了1917個選題供2019屆學生選做畢業設計(論文)。學校共有153名教師參與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數比例約占36.60%,學校還聘請了23位外聘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平均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人數為11.70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及內容大部分來自行業企業實踐、教師橫向課題。受疫情影響,其中在實陶然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數1074個,占56.03%,較去年有所降低。
(五)創新創業教育
學校鼓勵和倡導大學生發展個性,把培養水煮蛋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創業能力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從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建設、創新創業計劃競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等四個層面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頂層設計
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多層次和多類型的創新創業課程。在通識課程模塊設置了1學分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實踐環節課程模塊設置了4學分《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模塊;絕大多數工邓凌凌科專業都增設了《課程設計》,提一碗高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計算機信息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分別出臺了學生參加科學研大雁究、學科競賽、技能培訓等活動的學分認定和課程置刘睿洋換實施細則。
2.設立創新創業學院,完善創新創業機構
學校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統籌管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競賽、指導、訓練、培訓、扶持、孵化等工作,構建了“教學、科研、競賽、訓練、孵化”全鏈條、體系化的創業學院運行機制。出臺了《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創新創業導師管理暫行辦法》、《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學分設置指導性意見》等文件,著力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抓好大學生創怎么样新創業訓練計劃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的立項、指導和過程管理,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科學研究、學科競賽等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平臺,促進人才脫穎而出。
創新創業學院擁有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4人,就業指導專職教師5人,創新創業教育兼職導師65人,組織教師創新創業專項培訓5場次,至今有180人次參加了創新創業專項培訓。開展創業可视化培訓信誉第一网投平台7項,開展創新創業講座7次。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10.0萬元。
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平臺)18個,其中創業示範基地2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11個,創業孵化園1個,眾創空間4個。
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5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課程1門。
本學年學校共立項建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张春洁信誉第一网投平台5個(其中創新3個,創業2個),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28個(其中創新24個,創業4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融合了學生产量科專業性與學生自主研發創新性,促進了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
3.設立專業學會,激活創新創業競賽
為了更好地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推動成立21個專業學會。依托專業學會,每學年定期組織舉辦多場學科專業競賽,豐富學生第二課堂,同時學校設立專項基金資助大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學科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科技競賽水平,推動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在全校上下營造了“上課學理論,課後用理論,用好用活理論”的良好麦角學習氛圍。
4.建設創業園,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學校美林校區“築夢空間”大學生創業園自2014年12月成立,先後被授予“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福建省巾幗眾創空間示範基地”、“泉州市B級眾創空間示範基地”、“泉州市青年創業基地”。同時,學校正積極推動康美校區創業園的建設,目前已按照“福建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標準園區建設評估標準”建設了“創客辦公區”、“路演區”、“洽談區”、“會議室”、“創客健身區”、“創客休閑區”等創客功能王阳明區。
學校將依托美林和康美兩個創業園區,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研究所、創新實驗室围击、創業孵化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及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等實踐平臺,打造靈活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
5.培育孵化創新創意創業信誉第一网投平台违心之论
為紮實推進學校創新創業工作,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校積極開展學生雙創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的培育孵化,進一步提升我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水平。本學年學校開展學生創新創業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入駐大學生創區的遴選工作,目前,已遴選九牧電商人才培養團隊、紅色旅遊文創產品團隊、生物有機肥、玉京謠原創設計等9只隊伍入園培育,其中三創傳媒團隊以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驅動學習,承接市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並於今年5月成功註冊“泉州玩轉校園女武神战机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為康美創業園區自投入以來的第一個成功孵化信誉第一网投平台。
(六)教學改革
本學年我校獲省部級多年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信誉第一网投平台5項,建設經費達11.5萬元。 表6:2019年我校教師主持省級及以上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情況。
表6 2019年我校教師主持省級及以上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情況
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類型 |
國家級(教育部)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數 |
省部級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數 |
總數 |
線下一流課程 |
0 |
5 |
5 |
四、專業培養能力
(一)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與特色
1.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有關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創新創業教育、產教融合、“三全育人”等政策文件,具體落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落實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指標,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做好人才培養方案頂層設計,培養目標能較好地反映和達成地方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與以往相比,突出體現了6個特點:
一是以專業認證為指導設置課程體系。對有專業認證、行業認證和國際認證等各類認證的專業,要努力與認證要求接軌,按認證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二是引導職業發展方向。各專業根據自身優勢,分析社會與行業需求,以職業發展為目標,設置2-3個專業方向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刘钊修讀,每個模塊的學分數一致。專業方向課程應當與專業必修課程形成邏輯上的拓展和延續關系。
三是強化英語聽說。繼續推進大核扩散學英語教學改革,構建以通用英語為基礎,英語聽說為主導,三年不間斷的課程體系。把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到首位,保證各學期都有英語聽說課程,從多角度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將學生參加的晨讀、英語角、英語節等各種教學活動納入課程考核,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四是融合閩南文化。將閩南元素、僑文化融入課程,開設中華傳統文化、學說泉州話、南音、詩聯鑒賞、圍棋等一批具有濃郁閩南特色的課程,加強閩南文化素養,要求所有继续在校生應選讀1門閩南文化課程。
五是兩個課堂良性互動。發乞求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提升綜合應用能力,其中《綜合素質拓展》2學分,《創新創業實踐》4學分,學生必須完成第二課堂6學分方能畢業。第二課堂學分不計入專業總學分,在校生免費修讀。推動兩個課堂的互補互通,學生完成第二課堂學分後,可以申請將綜合素質拓展類多修學分轉換為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學分,可以申請將創新創業實踐類多修學分轉換為專業選修課程學分。
六是突出專業實踐。根據人尖塔才培養目標,構建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創新實踐三級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明確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占比要ζ 超過專業總學分的30%。堅持專業認知、專業見習、專業調查、畢業實習的四年一貫制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每學期至少安排1周作為實◥訓周,開展課程設計、課程綜合實訓或專業技能綜合訓練,鼓勵有條件的專業到企業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學校推進以中小微企業為服務面向的冠名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冠名班根據中小微企業的人才需求采取“一班一案”和動態調整的培養計劃,每一個冠名班都制定了模塊化課程,構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人才培養子系統。各專業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子系統通過“一拖一”或“一拖多”組合,形成了具有小訂單性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冠名班一般人合作方以“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選拔學生、共同組建教師隊伍、共同承擔教學過程、共同進行學生管理、共同開朱雪松展人才評價、共同推薦學生就業”等八個共同為基礎,實現深内景度融合、協同育人。其中“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三創’冠名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實踐”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獲得福建省第八屆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緊密圍繞表决“服務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和目標,主動融入“大泉州”發展大局,聚焦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以立德樹人為引領,加強產教融合冰棱,鋪就“依托產業、協同產業、服務產業”的深轉型辦學道路,突出食品崗位技能培養,註重實踐教學,開展以技能累積創新為核心的“六層次,雙主線”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努力構建新工科背景下的特色食品專業的結構布局,該實踐教學成果入選2018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應用型建設案例匯編。
藝術設計專業推行“工作室制”的培養模式,在模式上形成以實用案赤县神州例來開展教學設計和教學改革,通過案例教學,量產式實習計劃、協議就業三位一體的“準入職式”人才培養計劃,實踐教學以社會企業實際案例為導向,結合行業標準,並通過專業模塊化教學郭静,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構建專業合作企業庫,秉承共贏的校企合作管理體韩文河系,使得校企雙方合作持續有效推進。
(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
學校各專業平均開設課程20.10門,其中公共課3.00門,專業課17.15門;各專業平均總學時2130.49,其中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學時分別為1450.15、669.46;。各專業學時、學分具體情況參見附表7。
表7 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學時、學分情況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學時數 |
學分數 |
總數 |
其中 |
其中 |
總數 |
其中 |
必修課占比(%) |
選修課占比(%) |
理論教學占比此道(%) |
實驗教學占比(%) |
必修課占比(%) |
選修課占比(%) |
130508 |
數字媒體藝術 |
1928.00 |
84.23 |
15.77 |
57.88 |
42.12 |
123.75 |
85.86 |
14.14 |
130505 |
服裝與服飾电弧設計 |
2736.00 |
84.50 |
15.50 |
58.04 |
41.96 |
160.00 |
70.00 |
30.00 |
130504 |
產品設計 |
2416.00 |
87.09 |
12.91 |
46.69 |
53.31 |
165.00 |
87.88 |
12.12 |
120405 |
城市管理 |
2360.00 |
79.66 |
20.34 |
77.63 |
22.37 |
160.00 |
80.00 |
20.00 |
120202 |
市場營銷 |
1716.00 |
72.96 |
27.04 |
73.66 |
26.34 |
120.00 |
75.83 |
24.17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1732.00 |
73.21 |
26.79 |
72.98 |
27.02 |
120.00 |
75.83 |
24.17 |
120105 |
工程造價 |
2512.00 |
90.45 |
9.55 |
57.09 |
25.80 |
164.00 |
77.44 |
10.98 |
120102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1772.00 |
79.23 |
20.77 |
71.11 |
28.89 |
120.00 |
80.00 |
20.00 |
083001 |
生物工程 |
2532.00 |
81.04 |
18.96 |
73.93 |
26.07 |
165.00 |
68.18 |
19.39 |
08270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2374.00 |
76.41 |
23.59 |
78.18 |
21.82 |
165.00 |
62.73 |
21.82 |
082503 |
環境科學 |
2410.00 |
79.42 |
20.58 |
73.69 |
26.31 |
165.50 |
62.84 |
19.34 |
081602 |
服裝設計與电源线工程 |
1982.00 |
87.39 |
12.61 |
39.35 |
60.65 |
124.00 |
89.52 |
10.48 |
081001 |
土木工程 |
2538.00 |
93.07 |
6.93 |
76.20 |
23.17 |
171.00 |
93.57 |
6.43 |
080910T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632.00 |
73.86 |
26.14 |
73.86 |
26.14 |
165.00 |
76.97 |
23.03 |
080907T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2600.00 |
75.38 |
24.62 |
76.62 |
23.38 |
165.00 |
77.27 |
22.73 |
080903 |
網絡工程 |
1992.00 |
79.92 |
20.08 |
64.46 |
35.54 |
122.50 |
82.86 |
17.14 |
08090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932.00 |
77.23 |
22.77 |
69.77 |
30.23 |
122.50 |
80.82 |
19.18 |
080706 |
信息工程 |
2648.00 |
78.25 |
21.75 |
75.83 |
24.17 |
168.00 |
79.17 |
20.83 |
080705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2654.00 |
80.11 |
19.89 |
77.17 |
22.83 |
165.00 |
80.61 |
19.39 |
080703 |
通信工程 |
2708.00 |
78.14 |
21.86 |
72.67 |
27.33 |
163.50 |
81.04 |
18.96 |
080701 |
電子信息工程 |
1830.00 |
72.02 |
27.98 |
64.64 |
35.36 |
123.00 |
78.46 |
21.54 |
071102 |
應用心理學 |
2464.00 |
88.31 |
11.69 |
71.10 |
28.90 |
160.00 |
87.50 |
12.50 |
071002 |
生物技術 |
2622.00 |
90.24 |
9.76 |
64.30 |
35.70 |
164.00 |
75.61 |
10.98 |
070302 |
應用化學 |
2400.00 |
79.33 |
20.67 |
75.33 |
24.67 |
165.00 |
63.94 |
19.39 |
050303 |
廣告學 |
1596.00 |
82.96 |
17.04 |
58.65 |
41.35 |
120.50 |
74.07 |
25.93 |
050262 |
商務英語 |
2296.00 |
86.06 |
13.94 |
63.41 |
36.59 |
160.00 |
75.31 |
13.75 |
050201 |
英語 |
2328.00 |
89.00 |
11.00 |
62.54 |
37.46 |
160.00 |
79.06 |
11.25 |
050101 |
漢語言文學 |
1660.00 |
88.43 |
11.57 |
84.34 |
15.66 |
111.00 |
75.45 |
10.81 |
020401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1756.00 |
79.04 |
20.96 |
73.12 |
26.88 |
122.00 |
80.33 |
19.67 |
020304 |
投資學 |
2328.00 |
79.38 |
20.62 |
72.16 |
27.84 |
160.00 |
80.00 |
20.00 |
全校校均 |
/ |
2130.49 |
81.28 |
18.72 |
68.07 |
31.42 |
140.72 |
78.27 |
18.13 |
表8 全校各學科2020級培養方案本科專業培養方案學分統計表
學科 |
|
必修課學分比例(%) |
選修課學分比例(%) |
實踐教學學分比例(%) |
學科 |
必修課學分比例(%) |
選修課學分比例(%) |
實踐教學學分比例(%) |
哲學 |
|
- |
- |
- |
理學 |
72.35 |
15.58 |
33.03 |
經濟學 |
|
80.20 |
19.80 |
34.53 |
工學 |
78.56 |
18.52 |
29.82 |
法學 |
|
- |
- |
- |
農學 |
- |
- |
- |
教育學 |
|
- |
- |
- |
醫學 |
- |
- |
- |
文學 |
|
75.73 |
16.16 |
41.12 |
管理學 |
77.73 |
22.27 |
34.55 |
歷史學 |
|
- |
- |
- |
藝術學 |
84.28 |
15.72 |
53.26 |
(三)完善立德樹人機制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實施三方面保障、三階段覆蓋、三課堂聯動,不斷推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以培養基礎實、素質高、技能強的應用型高級專路易門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以德育為先,做好思政教育主任務
一是強化思想引領。聚焦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推進思政工作質量提升工程。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專題學習研討,分層分級分類實施政治理論學習計劃。制定出臺《學習宣傳貫徹全省教育大會精神游击队實施方案》《開展國家安全教育工作實施方案》等工作方案,深入推枢密使進校地黨建共建,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招聘時代”“學憲法講憲法”等活動;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專題學習、輔導報告等形天波式,開展常態化學習教育;多渠道、多方式組織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運用好抗“疫”題材,加強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教育;結合“七一”“國慶節”等重要時間天塌地陷點,開展慶祝建黨99周年、國慶70周年等系列活動,凝聚起新時代建功立業的共識和力量。
二是強化價值引領。大力選樹青年典型,引導在校學生積極參加誌願服務,推動學校誌願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科學化發展。推廣“誌願中國”信息平臺,弘揚雷鋒精神及“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誌願服務精神,開展“學雷鋒活董凤会動月”“愛心紙工程”“溫暖衣冬”“關愛兒童”“關愛孤寡老人”“無償獻血”“文明交通勸導”等系列誌∴願服務;積極組織教職工參加南安市“大愛南安 慈善有我”慈善活動,推動慈善文化建設;全國高校思政網、半月談網、《中國教育報》、《福建日報》《學習強國》福建學習平臺、人民日報客戶端、光明日報客戶端、福建日報客戶端、福建省教育廳、福建高校思政網等媒體報道我校思政工作成效100多次。
2.以樹人為魂,做響校園文化主旋律
一是豐富文部分班主任没有起到核心作用體活動。舉辦“薪火相傳”第九屆海峽兩岸曲藝歡樂匯曲藝進校園活動、“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文藝展演、“情暖冬至 愛你已久”2019迎新晚會等50余場校園文藝活動,積極營造向上向善的校園文化氛圍。學校大學生藝術團啦啦操隊表演作品《我們正青春》獲福建省第三屆廣場舞大賽南安市分賽區一等獎、泉州市分賽區三等獎,並在福建省總決賽中獲青少年組最佳團隊協作獎;學校舉辦“以文化人,同心戰‘疫’”征文大賽,組織開展“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選樹宣傳一批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典型,征集視頻類、音頻類、平面設計類、書法作品類、文字類等網絡文化作品65份,閩科學子結合自身特長和專業技能以藝術創作形式助力抗“疫”。典型做法《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化用疫情“活教材” 上好愛國“必修課”》被半月談網報道。
二是弘揚誌宽待願精神。2019年暑假,組建近15支重點社會實踐隊,圍繞“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專項計劃、“投身鄉村振興”專項計劃、“河小禹”專項計劃、“我為母校匮缺代言”返鄉招生宣傳專項計劃等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分赴南平、寧德、龍巖、漳州等地開展社會實飞旋踐。《安塞腰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推廣》獲“追尋紅色足跡·情系聖地發展”全國大學生延安暑期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優秀實踐報告,“Firefly”實踐誌願服務隊在2020年泉州市誌願服務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大賽中獲得銀獎。疫情防控期間,750多名閩科學子投身家鄉疫情防控誌願服務活動,累計誌願服務時長達10000多小時,藝術設計學院2018級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彭雨青同學主動請纓參加莆田學院附屬醫院誌願服務活動,被授予2019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
(四) 專業實踐及實驗教學情況
學校專業平拐枣均總學分140.72,其中實踐教學環節平均學分50.80,占比36.10%,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最高的是產品設計專業93.5,最低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32.0。我校各專業實踐及實驗教學情況見表11。
表11 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及實踐場地情況
專業代碼 |
專業名稱 |
實踐學分 |
實踐場地 |
集中性實踐環節 |
實驗教學 |
課外科技活動 |
實踐環節占比 |
專業實驗室數量 |
實習實訓基地 |
數量 |
當年接收學生數 |
020304 |
投資學 |
19.5 |
33.5 |
0.0 |
33.12 |
0 |
1 |
273 |
020401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33.5 |
53.0 |
0.0 |
35.45 |
2 |
3 |
673 |
050101 |
漢語言文學 |
30.5 |
33.5 |
0.0 |
28.83 |
1 |
5 |
1073 |
050201 |
英語 |
15.5 |
51.5 |
0.0 |
41.88 |
0 |
5 |
1073 |
050262 |
商務英語 |
17.5 |
50.5 |
0.0 |
42.5 |
0 |
1 |
273 |
050303 |
廣告學 |
42.5 |
80.5 |
0.0 |
51.04 |
3 |
14 |
2873 |
070302 |
應用化學 |
27.5 |
27.5 |
0.0 |
33.33 |
9 |
14 |
2873 |
071002 |
生物技術 |
22.0 |
37.7 |
0.0 |
36.4 |
0 |
1 |
273 |
071102 |
應用心理學 |
20.0 |
29.5 |
0.0 |
30.94 |
2 |
8 |
1673 |
080701 |
電子信息工程 |
33.5 |
59.5 |
0.0 |
37.8 |
12 |
7 |
1473 |
080703 |
通信工程 |
20.5 |
22.5 |
0.0 |
26.3 |
12 |
4 |
873 |
080705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19.5 |
25.79 |
0.0 |
27.45 |
10 |
28 |
5673 |
080706 |
信息工程 |
23.0 |
25.0 |
0.0 |
28.57 |
10 |
1 |
273 |
080901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41.5 |
36.0 |
0.0 |
31.63 |
9 |
11 |
2273 |
080903 |
網絡工程 |
40.5 |
43.0 |
0.0 |
34.08 |
8 |
7 |
1473 |
080907T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22.5 |
18.0 |
0.0 |
24.55 |
6 |
1 |
273 |
080910T |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0.5 |
21.0 |
0.0 |
25.15 |
0 |
1 |
273 |
081001 |
土木工程 |
26.0 |
23.0 |
2.0 |
28.65 |
4 |
6 |
1273 |
081602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39.0 |
115.0 |
0.0 |
62.1 |
8 |
10 |
2073 |
082503 |
環境科學 |
29.5 |
22.5 |
0.0 |
31.42 |
9 |
11 |
2273 |
082701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25.5 |
24.5 |
0.0 |
30.3 |
10 |
14 |
2873 |
083001 |
生物工程 |
20.5 |
30.5 |
0.0 |
30.91 |
9 |
2 |
473 |
120102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36.5 |
49.0 |
0.0 |
35.62 |
4 |
5 |
1073 |
120105 |
工程造價 |
19.0 |
23.0 |
2.0 |
25.61 |
4 |
6 |
1273 |
120201K |
工商管理 |
33.5 |
51.5 |
0.0 |
35.42 |
2 |
4 |
873 |
120202 |
市場營銷 |
33.5 |
51.5 |
0.0 |
35.42 |
2 |
17 |
3473 |
120405 |
城市管理 |
21.5 |
27.0 |
0.0 |
30.31 |
2 |
1 |
273 |
130504 |
產品設計 |
24.5 |
69.0 |
0.0 |
56.67 |
0 |
1 |
273 |
130505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23.5 |
58.0 |
0.0 |
50.94 |
8 |
14 |
2873 |
130508 |
數字媒體藝術 |
53.5 |
54.5 |
0.0 |
43.64 |
8 |
8 |
1673 |
全校校均 |
/ |
20.39 |
30.41 |
0.10 |
36.1 |
8.15 |
4 |
889 |
五、質量保障體系
認真貫徹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兩次召開教學工作會議,提煉“閩科三個回歸”(回歸學生學習、回歸人才培養、回歸學術活動),持續加強“組織與決策、目標與標準、支持與保障、監控與反饋、評估穷光蛋與診斷”等五個系統的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一)校領導情況
我校現有校領導8名。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3名,所占比例為37.50%,具有博士學位1名,所占比例為12.50%。學校實施校領導聯系教學單位制度,不定期召開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教學工作例會,研究、指導和布置教學工作。
(二)教學管理與服務
學校重視教學規範建設,本學年學校組織教務部和學工部對教學管理文件和學生管理文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修訂,加快對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建設與制度建設,確保教學監控體系良性運轉,保障教學工作穩定有序、高質量運行。學校教學管理團隊堅持開展業務培訓和工作研究,追求整體水平提升,努力建設成為一支有教育情懷、素質高、能力強的管理育人隊伍。校級教學管理人員19人,碩士及以上學位1人,所占比例為5.26%。院級教學管理人員14人,其中高級職稱9人,所占比例為64.29%;碩士及以上學位7人,所占比例為50.00%。本學年,教學管理人員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項。教務部1人獲“省級優秀教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三)學生管理與服務
學校绊住有專職學生輔導員42人,其中本科生輔導員42人,按本科生數8235計算,學生與本科生輔導員的比例為196:1。
學生輔導員中,具有中級職稱的22人,所占比例為52.38%。學生輔導員中,具有研究生學歷的10人,所占比例為23.81%,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32人,所占比例為76.19%。
學校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工作人員4名,學生與心理咨詢工作人員之比為2058.75:1。
(四)“二三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學、完整、操作性強的“二三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即:學校、二級學院兩級共同實施,執潺潺行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三段式管理,日常巡查、聽課、教學督導、事故認定、教學激勵、專項檢查等六項措施相輔相成,確保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主要措施有:
第一,堅持教學運行“三三制”。學期初抓教學計劃、任課教師和教學設施三落實;學期中抓教師教學規範、教學質量監控和教風學風建設三環節;學期末抓復習考試、考風考紀和下學期開學準備三項工作。
第二,堅持質量監控六項制度。(1)日常巡查制度。教務部、學工部每周安排值日人員,負責康美和美林兩個校區的日常教學秩序巡查和維護。(2)聽課制度。堅持全方位、多層次的聽課制度,學校領導、二級學院負責打拼人、秘書、教務員、督導組成員以及所有教師都必須聽課,並提交聽課記錄。(3)教學督導制度。組建由退休切线返聘教授、各學科骨幹教師、教務部成員共同組成的教學督導隊伍,主要負責日常教學秩序、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指導、各環節教學質量檢查與反饋。(4)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制度。(5)教學激勵制度,對課堂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師進行獎勵。(6)教學專項檢查制度,根據教育教學實際,開展課堂規範、教學檔案、試卷等專項檢查,營造良好教風,保證教學質量。
第三,開展教學反饋。學校有專職教學質量監控人員1人,專兼職督導員7人。本學年內督導共聽課224學時,校領導聽課16學時,中層領導幹部聽野草闲花課62學時,本科商亭生參與評教7493人次。本科生參與評教覆蓋架子面為100%,學校每學期開展2次“學生評教”、1次“同行、督導評教”評教、1次“領導評教”,在系部範圍內公布學生評教結果,並將學生評教情況孟祥明與教師職稱評聘相結合。教學督導組獨立開展督教督學活動,每個月召開一次教學督導組會議,出臺教學督導簡報,通報教學督導情況,改建教學督導工作,充分發揮教學督導在教質量監控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第四,針對春季線上教學的新形勢,學校建立疫情防控工作督導小組、教務處、學院三級質量保障體系,線上巡課評課小組成員包含教務處、學校教學督導組、學院分管領導、教思变研室主任,重點檢查平臺教學資源建設情況、學生學習參與度、學習過程管理、在線答疑輔導、學習效果檢測評價等,開展點對點聽課,確保線上教學質量。教務處積極開展線上教學質量評價。設計線上教學成效調查問卷,收集教師、學生、家長三方反饋,定期向師生反饋分析報告,對共性問題提供面上指導,對個案問題進行具體幫扶,促進線上教學工作方案優化和質量提升。
六、學生學習效果
(一)本科畢業生畢業及學位授予情況
2020屆本科畢業班善良學生(含專升彩带本學生)共2060人,獲得畢業證書2047人,畢業率99.37%;獲得學谢晖位證書2046人,畢業生學位授予率為99.95%。結業13人,占畢出时業班學生總數的0.63%。
學校在2020屆畢業生中開展“學業侯辉優良獎”認定。根據平均學分績點達到3.0、在校期間沒有補考重修記錄、沒有違紀記錄等三個基本條件,2020屆畢霍惠强業生共有470名學生獲得該獎,獲獎比例為22.82%。對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推動的學風建設,激發全院學生創先爭優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本科生身體素質及學科競賽情況
學校倡導“終身體育”理念,鼓勵大學生根▂據愛好和興趣選擇體育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鍛煉。本學葱郁年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通過率為93.34%,獲得學科競賽獲獎總數60個,其中國家級學科競賽獲獎29個,省部級學科競賽獲獎31個。獲得文藝、體育競賽獎項19個,學生發表學術論文總數8篇。
本學年,我校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全國和省各類大學生競賽活動,獲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創新活動、技能競賽79項。其中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三等獎,有2020百萬同題英語寫作活動全國決賽二等獎、三等獎,有第22屆CaTlCs邏輯大賽一等獎,有2020年第四屆全國高校商務英語知識競賽二等獎、三等獎,有2020年第四屆全國大學生環保知識競賽二等獎,有2020年“遠見者杯”全國大學生創新促進就業大賽二等獎,有第八屆“泰迪杯”數學挖掘挑戰賽二等獎,有第四屆全國大學生城市管理競賽三等獎,有第九屆全國高等院校建築軟件技能認證大賽二等獎等【。
(三)畢業生就業及攻讀研究生情況
(1)畢業生就業工作體系建設。學校圍繞“好就業、就好業”的工作目標,實施畢業生工作“一断绝把手工程”,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四到位”的工作格局;通過《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2020屆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獎勵辦法》、《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2021屆畢業生秋季校園招聘會工作方案》等制度政卡纸策,強化就業指導力度,優化就業指導服務;執行定期會議、周計月報、總結表彰、跟蹤服務、研討培訓等5個制度,促進畢業生就業體系建設,深入有效地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針對疫情就業形勢,依托教育部推出的“24365全天候網上校園招聘”服務平臺及各地市人社廳主辦的雲招聘等求職平臺,同時充分利用學校資源,開展公益性招聘會。本學年共舉辦了1場大型線上線下聯動校園雙選會,1場“商會進校園”專場招聘會、10余場幼芽線上招聘會及20余場次的線下專業宣講會。
(2)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截止至2020年12月17日,2020屆畢業生初次整體就業人數1734人,綜合免俗就業率84.22%,其中簽約人數309人;其他錄用形式就業人數1425人。有29人考上研究生,36人參加國家地方信誉第一网投平台蒸发就業,14人應征入伍,22人自主創業。2020屆畢業生就業類型如圖8。
圖8 2020屆畢業生就業類型
受疫情影響,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屆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比2019屆略有下降,但考研、考公、創業及入伍的畢業生略有增加。就業對比情況如圖9。
圖9 2019、2020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對比
我校畢業生就業區域相對集中於本省廈門、福州、泉州等沿海地區。
圖10 2020屆畢業生就業地區去向分布情況
七、特色發展
學校堅持“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僑”為特色,以產教融保险费合、校企政產合作為著力點,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奏響“產出導向+能力導向+學習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三重奏,強化“校企政產僑”辦學特色,努力建設一所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
(一)以“僑”為特色
學校坐落於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著名僑鄉南安,董事會成員都是这家菲律賓著名愛國華僑。學校充分利用閩南特有的僑鄉特色,密切與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的彩排聯系,尋求更大支持;成立惠僑創新發展中心,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文交流,構建戰略合作框架,把學校打造成福建省基層僑聯幹部培訓、面向海內外開展華文教育的重要基地,組織夏(冬)令營、海外僑界青年精英拓訓;積極承辦或聯辦各類全國性學術會議,申辦面向外國官員和技術人員的援外培訓班,在招生、就業、培訓,尤其僑界、臺灣優秀教師招聘等方面不斷拓展。
(二)構建“校企政產僑”五位一體的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新模式
學校立足僑鄉,圍繞大泉州地區特色產業,依托200多家合作企業,在地方政府強基礎、搭平臺、重引導的原則下,采取校较大企融合、校政聯動、校產協同、校废话僑助攻的“五位一體”的應用型本科教育新模式,解決高校本科教育課程設計單調、師資隊伍缺乏、課程實踐虛化這三大瓶頸,從而深化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育改革。借力優質企業資源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共建“森源班”“奮安班”“速騰班”“永輝班”“新航線創新創業班”“百宏班”和“弘橋智谷雙創班”,構建人才培養共同體,主動融入南安乃至大泉州地區,支撐、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在過去的一學年是學校轉設為獨立民辦高校辦學的第一個學年度,學校經受住新冠疫情的洗禮和線上超長非常規教學的考驗,學校辦學底蘊得到進一步的沈澱和強化,各复活項辦學成績也更上一個臺階,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面對2023年的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對照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指標,學校的工作中仍存在的許多問題和不足:學校的治理忙忙碌碌體制、運行機制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大學治理的需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在改革過程中,教育理念、觀念還需要進一步更新;在省內有影響的重點和特色專業建設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有待進一步突破;師資、課程、實踐教學條件等建設壓力較大,服務區域社會經濟能力不足,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仍不夠;雙師雙能教師隊伍尚待優化,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亟待培養;與兄弟院校相比,軟硬件建設的任務依然艱巨;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未可改革方面還需加大投入,尤其要加大日常教學運行經費支出,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
(二)發展思路
學校將深入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關懷下,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全校上下共同努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及高校黨建、思政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本科合格評估,持續發力,深入推進發展方式與管理方式轉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強化政治引領,凝心聚力促發展
一是實施“黨建領航工程↓”,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縱深發展。牢牢把握意識形態的領導權、主導權、話語權,嚴格執行意識形態工作“七個納入”,切實擔負起意識形態工作主體責任。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和師生員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學校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進一步堅持和完善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發揮黨委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健全以學校章程為核心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完善以學術委員會為核心的學術管理體系與組織架構,推進學校依法辦學修改、規範辦學,推進法治學校進程。
二是提高認識,牢固樹立“五個發展”戰略思想。教育改革,理念先行,破解難題,解決瓶頸,改善不足,需要從戰略的高度進行思考籌劃。面臨新時代的應用型本⌒科教育新形勢、新機遇和新才干小子挑戰续签,我們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創新意識、質量意識”,牢牢樹立“規範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協同發展”的戰略思想,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建立現代大學制度,全面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制度、標準和要求,不斷提高管理工作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水平,依法治校,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治理體系,破除阻礙學校治理現代化的體制機制障礙,不斷促進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現代化,最大程度釋放廣大教職員工幹事創新的熱情和活力,進一步提高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實施“鑄魂育人工程”,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全國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宋少波育教學全過程,構建理論武裝、學科教學、日常教育、管理服務、安全穩定、隊伍建設、評估督導“七位一體”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以“特色育人”體系為核心,構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推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力爭在“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中取得新突破。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深落水管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推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建設,著力打造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宣傳和人才培養的堅強陣地。
2.強化內涵導向,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實施“專業集群工程”,夯實專業發展根基。立足二十一世紀海上絲张一桦綢之路核心區和僑鄉經濟特色,瞄準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方向,緊抓民營經濟新一輪創新創業浪潮,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推動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體系創新,積極探索新工科、新文科建設發展,著力構建“需求導向、特色引領、多輪驅動、協同發展”的專業集群體系。健全人才培養質量評估體系,完善專業建設資源配置機制,力爭建設一批特色、優勢專業或課程,在人才培養質量、區域發展貢獻、畢業生就業創業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二是實施“質量提升工程”,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堅持“以本為本”,推進落實“四個回歸”,實施“一流專業、一流課程”計劃,培養“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寬視野”的應用型人才。推進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推動信息技術●、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加強教育教學唯利是图質量管控,完善評教、評學工作機制,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的持續改進。加強心理健康将临教育,實施學生體質提升計劃、美育計劃、勞育計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
三是實施“科技服務工程”,主動對接產業需求。堅持把科技服務作為激情况發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全面深化科研體制改革,創新科研組織模式,改革科地图中技資源配置,營造有利於創新成果產出的政策環境。完善科研管理辦法,形成以目標考核、分類評價和績效獎勵為措施的政策體系,強化團隊建設和團隊考核,加大科研成果獎勵力度。服務當地經濟社會振興發展,主動對接泉州智能制造,適應產業轉型升級需要,結合專業優刻画勢打造“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協同創新體系,積極推技術研究與成果轉化應用。真正實現“校+僑”的有機結合,“校+企”的深度融合,“專業+產業”的緊密對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型人才,為福建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作出積極貢獻。
四是實施“人才高■地工程”,建設優良師資隊伍。牢固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加大引進培育力度,著力打造一支結構合理、業務精湛、勇於創新、潛心育人的高水平人才隊伍。對標本科合格評估指標,實施“三個一批”為核心一审的人才高地工程,即引培一批雙高(高學歷高職稱)人才,建設一批創新團隊,儲備一批青年人才,下大氣力補足人才短板。堅持以學科專業戰略布局為導向,重點培育和精準引進高層次人才。實施創新團隊培養建設計劃,圍繞學校戰略布局和學科重點發展方向,重點打造若幹個跨學科、跨學院的創新團隊。實施中青年創新人才成長計劃,培養一批學術骨幹和帶頭人。充分發揮高層次人才的引領作用,凝煉方向、匯聚團隊。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構建以能力、水平和貢獻作為重要衡量標準的人才評價體系和績效考核機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與设备“應用型”建設相適應、具有活力和競爭力的薪酬分配體系。按照“四個統一”和“四有”好老師標準,加強師德師惨重風建設,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3.逐步完善教學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
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保障教學業消灭務費、教學差旅費、設備維護費、體育維持費等教學四項經費開支。按照教育部纯熟關於普通本科院校基本辦學條件的要求,加大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實驗室建設,滿足教學、科研需要。根據教學工作需要,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教學研究、教學資源建設等納入教學專※項經費預算,確保教學運行和教學改革需要,並提高各專項教學經費的使用效率。
附件:
2019-2020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支撐數據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比例100.00%
2. 全校整體生師比18.67
3.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元)6500.00
4. 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萬元)214.93
5. 生均圖書(冊)106.81
6.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平方米)17.49,生均實驗室面積(平方米)2.27
7. 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元)1732.85
8. 本科專項教學經費动兵(自然年度內學校立項用於本科教學改革和建設的專項經費總額)(萬元)2986.0
9. 生均本科實驗經費(自然年度內學校用於實驗教學運行、維護經費生均值)(元)68.00
10. 生均本科實習經費(自然年度內用於本科培養方案內的實習環王双成節支出經費生均值)(元)95.93
11. 全校開設課程總門數82413. 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不含講座)94.34%。
12. 教授講授本科課程慢手流占課程總門次數的比例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