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2019年12月
目錄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4
(一)人才培養目□標 4
(二)學科專業設置情況 5
(三)本科在校學生㊣情況 5
(四)本科生源質量 6
二、師資與教學條件 7
(一)師資條件 7
1.師資隊伍數量 7
2.師資隊伍結構ぷ 7
3.本科課程主講教師情況 8
4.教授承擔本科課程情況 8
5.教師能力提痛下针砭升 8
(二)教學條件 9
1.教學經費投入情況 9
2.教學用房及其應用情況 10
3.圖書及其應用情況 10
4.設備及其應用情況 10
5.信息資源及其應用情況 10
三、教學建設與改革 11
(一)專業建設 11
1.專業布局調整 11
2.專業內涵建設 11
3.專業群建設 12
4.應用∏型學科建設 12
(二)課程建設 12
1.控制課堂教學規模 12
2.融合現代信息技術 13
3.完善課程標準、規範〗教學檔案管理文件建設 13
4.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施“三全育人” 13
5.加強課堂制度⊙建設 13
6.考核方∮式改革 14
(三)教材建設 14
(四)實踐教學 14
1.實驗教學 14
2.實踐教學 14
3.畢業論文(設計) 14
(五)創新創業教育 15
1.“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頂層設計 15
2.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完善創新↘創業機構 15
3.設立專業學會,激活創新創業競賽 16
4.建設創業園,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16
(六)教學改革 16
四、專業培養能力 17
(一)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17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18
(三)完善立德樹人機制 18
1.以“五四100周年”為契機,激發青年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18
2.大力選樹青年典〒型,強化青年學生價值導向 19
3.以文化育人為〖目的,用健∑ 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覆蓋校園 19
4.以暑期“三下鄉”為載體,積極推進社會▃實踐育人工作 19
五、質量保障體◥系 19
(一)校領導№情況 19
(二)教學管理與服務 19
(三)學生管理與服務 20
(四)“二三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20
六、學生學習效◎果 21
(一)本科畢業高韵萌生畢業及學位授予情況 21
(二)本科生身體素質及學科△競賽情況 21
(三)畢業生就業及↑攻讀研究生情況 21
七、特色發展 24
(一)“校+僑”有機結合 24
(二)“校+企”深度融合 24
八、需要解決的問題 25
(一)存在問題 25
(二)解決辦法 25
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
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學校概況
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坐落於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著名僑鄉南安,2001年由百年省屬高等學府福建師範大學與∑菲律賓愛國華僑共同舉辦,是福建省首批設立的獨立學院,實施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本科教育。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明確為非營利辦學。2018年11月,經教育部批準轉為獨立設置的普通本科高校。
學校共有康美、美林、江』北三個校區,現有占地面@積近700畝,規劃面積1000多畝,目前設有計算機信息學院、光電信@ 息學院、商學院、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馬克思主①義學院、人文學院、土木工程學院、通識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及國際教育學院等11個二級劳动日學院,開設涵蓋理、工、經、管、文、藝等學科31個本科專業,在校本科生7400多人。
學校书生气堅持質量立校。現有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省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服務產業特∑ 色專業、1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1個省級軟件適用人才重點培訓基地、4個省々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武汉云鹏、5個省級教學團隊、2個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1個教育部高教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信誉第一网投平台、6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信誉第一网投平台200多個。學校大學生創業園“築夢空間”先後被授予“福冲击弹幕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 ”、“福建省產創融合教育實踐示範基地”、“福建省巾幗眾創空間示範基地∑ ”、“泉州市B級眾創空間示範基地”、“泉州市青年創業√基地”等『榮譽稱號。
學校實施人才強校,致力構建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愛崗敬業、富〗有活力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近400人,其中2人獲評省級教學名師、2人獲評省級優秀教師、2人獲得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省級師德標兵绵阳榮譽、1人入『選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3人入選“福建省教育廳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養計劃”、3人選“福建省高校青年ξ 教壇新秀”、1人被中國翻譯協ξ 會授予“資深翻譯家”稱號,多位老師獲批泉州市學科、專』業帶頭人,多位老師獲評南安市科技特派員,共有泉州市、南安市〓高層次人才200多人。
學校積極推動教學科研發展,現有省、市科研教改信誉第一网投平台330多項,橫向信誉第一网投平台20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外觀專利92項;教師烈女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近1000篇,出版教材、專著49部,2部主編教材入選全國普通高校“十一五”規劃教材;獲得省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獎3項;學校教師多次榮獲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三等獎,屢獲省“優秀教學案例”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並◥入選全國“優秀教學案例”。學校擁有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個,福建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個,福建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1個。
學校堅持特色興校。我校充分利用閩南僑鄉特色,密切與海外華人ζ 華僑、港澳臺同胞的聯系,積極推進與♀福建省僑聯合作,成【立惠僑創新發展中心,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文交流,著力打造為福建省基層僑聯幹部培訓、面向海內外開展華文教育的重要基地。
本學年,學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廣州日報》發布的全國應用型大學排行榜,學校在全國891所★本科高校中,全國排名508,在福建省內27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15;中國民辦大學創業競爭力排行榜,學校在全國近400所民辦本科高校中,全國排名169,在福▓建省內民辦本科高校中排名第7;“中國地方新建(應用型)本科高校綜合競爭力排行課題組”(ICAUR)發布的“獨立學院轉設高校科研綜合競爭指數”排名第15名,科研競ㄨ爭指數為2.07.學校2008-2016屆畢業生畢業2年工作勝任力在福建省本科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中排名第1,在福建全省本科綜合高校工作中排名第5。
作為一所快速成長的學校,學校將繼續堅持“學生成才、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辦學宗旨,秉承“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校訓,發揮地處重點僑區和海西經濟區的區位優勢,積極探索新的辦學機制與辦學模式,不斷提□ 高教育教學質量,努力建設成為一所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具有一定影響〇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況
(一)人才培養目標
1.學校發展定位: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具有一定影響的高水平應用型民辦本科高校。
2.辦學層次定位:以全日制普通本科(含專科起點的本科)教育為主。
3.學科發展定位:以理工科為主,理工科和應用型文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
4.人才培養目標定位:著力培養綜合素質高、職業核︼心素養強♀,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
5.辦學規模:到2023年,形成以理工科〓為主,經、管、文、藝相輔相成的學科門類體系,爭取在校生規模達10000人左右,專任教師數550人左右。
(二)學科專業設置情況
學Ψ 校圍繞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合理設置與調整本科專業,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初步形成了以理工科為主,理工科和應用型文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專業布局。現有6個學科31個專業,其中工學專業13個、理學專業4個、經濟學專業2個、管理學專業4個、文學專業4個、藝術學專業4個(表一)。其中有26個專業在招,5個專業當年停招。
表一:專業所屬學科門類一覽表
學位授予門類 |
專業 |
數量 |
所占 比例% |
工學 |
光電信息断肠科學與工程、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土木工程、工程造價、智能科學與技╱術、物聯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13 |
41.94 |
理學 |
應用化學、環境科學、生物技術、應☉用心理學》 |
4 |
12.90 |
經濟學 |
國際≡經濟與貿易、投資學 |
2 |
6.45 |
管理學 |
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城市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 系統 |
4 |
12.90 |
文學 |
漢語言文學、廣告學、英語、商務英語 |
4 |
12.90 |
藝術學 |
服裝設計與工程、數字媒體■藝術、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 |
4 |
12.90 |
合計 |
31 |
100.00 |
(三)本科在校學生情況
截止至2019年9月,全日制本科在校生7493人,其中一年級學生2309人,二年
級學生2185人,三年★級學生1446人,四年級學生1553人。學科人數分布上,工學2694人,理學464人,經濟學463人,管理學1294人,文學1303人,藝術學744人。具體如圖一所示。
圖一:在校生學科分布情況
(四)本科生源質量
2019年,我校26個招生♀專業在全國16個省本科招生計劃數2630人,實際錄取考生2,520人,實際報到2,300人。實際錄取率為95.82%,實際報到率為91.27%。其中福建省內生源2307人,實際錄取2206人,實際報到2035人;外省生源323人,實際錄取314人,實際報到265人。各省份生源情況詳見表二。
表二:生源情況
省份 |
批次 |
錄取數 |
批次最低控制線⊙(分) |
當年錄取平均分與批次最低控制「線的差值(分) |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文科 |
理科 |
不分文理 |
山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9 |
8 |
0 |
412 |
353 |
0 |
18 |
26 |
-- |
內蒙古自治區 |
第二批次←招生B |
4 |
7 |
0 |
459 |
341 |
0 |
7 |
16 |
-- |
江蘇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0 |
3 |
0 |
0 |
310 |
0 |
-- |
5 |
-- |
安徽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27 |
38 |
0 |
512 |
431 |
0 |
1 |
1 |
-- |
江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8 |
16 |
16 |
520 |
462 |
486 |
1 |
3 |
2 |
河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15 |
21 |
0 |
449 |
396 |
0 |
15 |
15 |
-- |
湖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5 |
6 |
0 |
524 |
449 |
0 |
4 |
1 |
-- |
廣東省 |
本科批招生 |
5 |
7 |
0 |
497 |
425 |
0 |
5 |
4 |
-- |
廣西壯〇族自治區 |
第二批次招生B |
10 |
14 |
0 |
393 |
348 |
0 |
4 |
8 |
-- |
四川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9 |
16 |
0 |
479 |
463 |
0 |
5 |
4 |
-- |
貴州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5 |
8 |
0 |
455 |
374 |
0 |
6 |
3 |
-- |
雲南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10 |
12 |
0 |
482 |
419 |
0 |
2 |
7 |
-- |
陜西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4 |
4 |
0 |
439 |
388 |
0 |
3 |
5 |
-- |
甘肅省 |
第二批次招生B |
8 |
12 |
0 |
418 |
377 |
0 |
11 |
8 |
-- |
福建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462 |
821 |
0 |
465 |
401 |
0 |
11 |
7 |
-- |
吉林省 |
第二批次招生A |
4 |
4 |
0 |
392 |
367 |
0 |
13 |
7 |
-- |
2019年學校普通本科批次在福建省內文理科錄取線分別超出同批次省控線1分和8分,福建省的文理科最低錄取▃分數均在本二線上完成。
二、師資與教學條件
(一)師資條件
1.師資隊伍數量
學校按照“優化結構、形成梯隊”的師資隊伍建設目標,加強人才引進力度,創新人才引進模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逐漸優化專任教師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和學緣結構,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精幹高效、師德師風高尚、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383人,外聘教師61人,折合教師總數為413.5人,按在校學㊣ 生數7,493計算,生師比為18.12。
2.師資隊伍結構
(1)專任教師職稱結構:職稱結構比較合理,高級職稱160人,占41.78%,比上一學年提高了2.46個百分點;中級職稱171人,占43.75%;比上一學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初級職稱42人,占10.97%;未定職級10人,占2.61%。具體如圖二所示。
圖二:專任教師職稱結構
(2)專任教師學位▆結構:碩士及以上學位255人,占66.58%。
(3)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122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31.85%。
(4)專任教師年齡結構:34歲及以下159人,占41.51%;35~44歲117人,占30.55%;45~59歲31人,占8.09%;60歲及以上76人,占19.84%。具體如圖三所示。
圖三:專任教師年齡結構
3.本科課程主講教師情況
本學年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354,占總課程門數的49.17%;課程門╱次數為▂874,占開課總門次〗的35.62%。正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117,占總課程門數的16.25%;課程門次數為〗228,占開課總門次的9.29%。其中教授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112,占總課程門數的15.56%;課程門次數為215,占開課總門次的8.76%。
副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263,占總課程門數的36.53%;課程門次數為658,占開課總門次的26.81%。其中副教授職稱教師承擔的課程門數為228,占總課程門數的31.67%;課程門次數為584,占開課總門次的23.8%。
註:以上統計包含外聘人員與離職人員。
4.教授承擔本科課程情況
學校將教授上課作為優良教風學風建湿热設的重要舉措之一,要求高職稱教師均要承擔授課和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任務,初級職稱教師授課均按照助教培養辦法,配備高職稱教師進行指導。
承擔本科教學的具有教授職稱的教師有50人,以我校具△有教授職稱教師57人計,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比例為87.72%。其他教授均有承擔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指導任務。
本學年主講本科專業核心課程的教授32人,占授課教授總人數比例@的56.14%。高級職稱教師承擔的本科專業核心課程122門,占所開設本科專業核心課程的比例為64.89%。
5.教師能力提升
(1)訓練產業思維。學校註重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師通過技術服務、合作研發、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參與企業生產、工程實踐與技術研發活動,著力提高教師實踐技能和應用研究能力,通過完善《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雙師雙能型”的認定辦法》,加強“雙師雙能型”師資隊伍建設。截止至2019年9月15日,學校共有122位“雙師雙能”型教師,占專任教師總數的31.85%。同時,學校聘請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專業技能和豐富的實踐能力、工作經驗的業界導師進入課堂,與校內教〓師共同指導學生課程實訓、畢業論文、畢業實習。本學年,學校聘請了31名業界人士來我校參與協同授課,加強課堂與產ζ 業的對接,增強了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師█資力量。
(2)培養教育教學能力。學校改革考核評價制度,通過完善《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職工⌒ 績效考核辦法》,修訂《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武榮學者優秀人才選拔管理辦法》等方式,全面提高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同時通過選派教師參加2019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骨幹教師研修班,馬工程教材《管理學》課程培訓;福建省青年骨火灵斗篷幹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金課”建設研討會等會議和組織教師參加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能競賽暨省賽選拔賽、第五屆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等教師成長活動,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本學年,謝三都老師獲得“自然科『學應用學科組三等獎”,謝惠卿老師獲得“人文社會科學組三等獎”,兩位教師均被授予“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壇新秀”榮譽稱號。
(3)提升科研能力。學校出臺《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雙師型”隊伍建設與管理意見》等制度,同時通過選派老師參加產業學院聯盟會議;參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培訓等會議和選派教師到福建師範大學泉港石化研究院考察學習;前往泉州芯谷南安分園區參觀調研;鼓勵和引導在崗教師與地方產業和研究機構多交流,多合作,多做科研,多出成果。本學■年學校入選2018年中青年思想政治課教師擇優資助計劃信誉第一网投平台2項,泉州社科青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5項,泉州市創新驅動助理工程學術技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培育信誉第一网投平台1項,福建省中青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30項,院級習中心研究信誉第一网投平台6項。橫向課題7項,簽約經費197.3萬,校地◆合作開發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福鐵山莊”,總投資超過1000萬元。學校光電信息學院傅金波老師∮入選2018年度“福建省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楊文卿老師和光電信息學院林介本老師入選2018年度“福建省高校傑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計劃”。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謝三都老師、楊文卿老師的組建教學科研團隊分別入選泉州市“名師工作室”。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謝三都副教授、楊文卿副教授,光電信息學院李宏華老師被認定為2018年度南安市科技特派員。計算機信息學院《“互聯網+智能制造”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和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生活垃圾好氧發酵制備有機肥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等2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獲批2019年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信誉第一网投平台□ 和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學校先後獲批建設省級工程研究中心“泛家居智能照明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泛家居產業研究中心”。
(4)提高專業素養。學校通過出臺《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師訪學研修管理辦法(暫行)》、《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職工學歷學位進修管理辦法》,鼓勵教師訪學研修和學歷學位進修,提高科學研究專業素養。本學年共有164人次教職工參加了培訓,其中通過閩臺聯合∮師資培養計劃,共選派14位教師前往臺灣臺北科技大學、東吳大學、元智大學、逢甲大學等考察研修,促進交流,有34位教師參加完成青年教師崗前培訓,19位教師參加教師資格認定培訓,40位教師參加入職培訓,13位教師攻讀在職碩、博士學位,14位教師參加學術交流。
(二)教學條件
1.教學經費投入情況
學校以教學為中心,有效保障教學投入,確保教學經費足額、及時到位。2018年學校〗教育經費總額12552萬元,教學經費總額4179萬元,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924萬元,本科實驗經費支出為39萬元,本科實習經費支出為31萬元。生均教學日常運〓行支出為1233.15元,生均本科實¤驗經費為52.05元,生均實習經費為41.37元。
2.教學用房及其應用情況
根據2019年統計,學校總占地面積447,000.2m2,產權占地面積為447,000.2m2,綠化用地面積為156,450m2,學校總建築面積為232,240.29m2。學校現有教學行◣政用房面積(教學@ 科研及輔助用房+行政辦公用房)共144,026.29m2,其中教室面積46,507.15m2,實驗室及實習場所面積42,597.79m2。擁有學◣生食堂面積為13,072.3m2,學生宿舍面積為62,777.23m2,體育館面積10,276.49m2。擁有運動場36個,面積達到42,286.49m2。按全日制在校生7,493算,生均學校占地面積為59.66(m2/生),生均建築面積為30.99(m2/生),生均綠化面積為20.88(m2/生),生均教學■行政用房面積為19.22(m2/生),生均實驗、實習場所面積5.69(m2/生),生均宿舍☆面積8.94(m2/生),生均體育館面積1.37(m2/生),生均運動場面5.64(m2/生)。
3.圖書及其應用情況
截至2018年底,學校擁有圖書館2個,圖書館總面積達到13,496.71m2,閱覽室座』位數1378多個。圖書館擁有▲紙質圖書87.9157萬冊,當年新增4,404冊,生均紙質圖∴書117.33冊。有紙質報刊332份,電子圖書21萬種,過刊3.1萬冊,2018年圖書流通量達到5,755本冊,電子資源訪問量71,905次。
學校共享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包括85個數據庫、112萬種電子圖書、2.5萬種期刊。圖書館建成綜合型一站式數字門戶,實行“一卡通”刷卡入館、借閱,采用藏、借、閱為一體的先進管理模式,對全校師生實行全◣開架、多方位的服務。
4.設備及其應用情況
學校現有本科教學實驗儀器設備7,926臺(套),合計總值5141.96萬元,其中單價10萬元以上的實驗儀器設備51臺(套),總值1256.25萬元,按本科在◣校生7,493人計算,本科生均實驗儀器設備值6862.35元。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414.68萬元,新增值達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的8.78%。
學校現有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光電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互聯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生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服裝設計與創新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五個省部級Ψ 實驗教學中心。
5.信息資源及其應用情況
目前,學校建設有結構完整、服務多樣、資源豐富的先進校園網絡,並設有╳獨立數據中心機房,校園網出口帶寬530Mbps,主幹帶寬1000Mbps,網絡接入信息點數量9800個,各教學、實驗、辦公、宿舍樓均采用千兆光纖高速連接,並通過統一身份認證系統實行有線及無線網絡的實名接入,擁有一個高速穩定、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校園網絡環境,為用戶提供便捷多樣的網絡信息服務,也為學生提供了網上宽屏自主學習機會。
學校於2019年1月啟用了◤新域名www.mku.edu.cn,並完成了@mku.edu.cn教育網郵件系統的部署,完成了NAS網絡存儲系統的部署.學校目前有電子郵件系統用戶數500,管理信息系統數據▃總量40GB,信息化工︾作人員4人。建立了綜合教學管理系統、綜合信息服務、教學支撐系列平臺、學生綜合管理系列平臺、協同辦公平臺、文件及網絡存儲服務、郵件服務、電子圖書服務、校園一卡通服務、VPN服務等一系列網絡應用平臺,實現了教學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在本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三、教學建設與改革
(一)專業建設
1.專業布局調整
學校主動融入“大泉州”發展大局,根據《泉州制造2025》對人才的需求情▅況,按照“需求導向、立足特色、復合應用、聯合培養”的基本▲原則,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結合新生報到率、轉專業申請比例、畢業生就業質量、專業群關聯度等因素,通過存量調整和增設新工科專業,加快⊙專業更新,推進專業發展與區域產業發展同向同行,2019年撤銷教育技術學專業,暫停生物技術等五個專業的招生,增設商務英語、產品設計、投資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物聯」網工程等5個專業,其中商務英語從2019級起招生。到2020年,招生專業總數控制在30個以內,理工類專業數接近60%。學校現有2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3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省級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1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專業群
2.專業內涵建設
工科專業按照工程認證要求開展專業綜合改革,註重內涵發展和特色々培育,提升專業建設實效。鼓勵有條件⌒ 的工科專業,實施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工匠型人才;鼓勵有條件的專業,結合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等本科教學工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創新型人才;鼓勵各專業開展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實施產教融合,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電子商務領域開展營銷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改①革。依托南安九牧集團,成立九牧電商學院,面向國際經濟與①貿易、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英語等專業招募學生組建九牧電商班,以《電子商務》、《物流管理》等核心課程為依托,開展專業綜合實訓。
在IT行業開展計算機、設計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依托中軟國際教育集團(廈門)面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招募學生組建中軟國創班,實施校◥企聯合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由№企業教師授課,在校內完成大三下學期的專業課程,大四上學期赴企業開展實訓並完成畢業設計,畢業設計的課題來自企業,並在企業完成論文答▆辯,實行校企雙導師制。與泉州功夫動漫公司共同開發設校企合作課程,開發教材,由企業教師承擔授課任務。通過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授課等環節,推動教學全過程的校企融合。
學校充分助攻發揮專業負責人在專業發展內涵提升、特色專業創建方面的引領作用,現有專業均配備專業負責人,部分專業實行校內外雙負責人制。我校專業帶▽頭人總人數為2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6人,所占比ㄨ例為100.00%,獲得博士學位的4人,所▓占比例為15.38%。
3.專業群建設
在紡織服裝、石油化工、食品、光電通信、數字經濟、文化創意、智能制造、創新金融等產業領域建設專業群,加大專業群內核心專業建設,通過“一群一品”帶動整體水平提】升。實施省、校、院三級建設方案,以經貿荒诞无稽設計學科群為基礎,建設好省級“智能家居”應用型專業群,順利通過省級驗收;以智能制造公共實訓平臺為基礎,培育“智能制造”校級重點◆專業群。本學年,我校《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工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榮獲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4.應用型學科建設
獲批食品科學與工程、計算機(培育)等2個省級應用型學科立項和培育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加工、檢測方向上與海洋食品、休閑⌒食品產業緊密結合,特色突出。依托ξ省級特色專業和專業群,建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的“示範”+“重點”+“基礎”的三級學科發展體系。
(二)課程建設
本學年,學校引進有49門線上開放課程,包含16門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24門省部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1門其他級(含校級)在線開放課程,7門MOOC課程,1門SPOC課程。
學校共開設本科生公共必修課、公共選修課、專業課720門,共2454門次,其中公共必修課812門次,公共選修課62門次,專業課1580門次。
1.控制課堂教學規模
在課堂教學規模上,學校根據《教學工作量計算辦法》中各學科的教學○標準班進行人數設置,文科類課程標準班人數為80人,理工科課↑程、外語公共課、上機課程標準班人〇數為60人,外語專業課、大學體育課標準班人數為40人,實驗課程標準班人數為30人,藝術類專業課標準班人數為25人,校外實踐課程標準班人數為35人。學校鼓勵小班教學,提倡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式、案例式、研討式互動教學,重視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本學年,全院教學班共2550個,其中傳統課堂教學班2454個,網絡在線課程教♀學班96個,班級人數在60人及以下的教學班有1669個,占65.45%。
2.融合現代信息技術
學校註重將網絡技術引入教學,通過精品課程和在線課程建設推動資源共享,引進在線優質課程擴大課程平臺,豐富課程修讀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目前建有6門省級精品課程、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本學年在超星爾雅、智慧樹、愛課程、福課聯盟等平臺遴選了49門線上課程開放給學生選修,共有8905人次學生選課並獲得成績。形成線上線下選修課互為補充、同步發展,形式〖多樣的選修課程體系,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實△現了國內、省內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與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合作,開展首屆移動教學大賽,促進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
生命科學與化學學院依托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生化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進行模塊化生化人才培養虛擬仿真教學軟件的開發與應用,典型虛擬仿真實■驗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和實驗內容設計貼近生產一急速攻击手套線,為學生提供實戰仿真環境和崗位情景體驗,縮短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的適應期和磨合期,提高崗位匹配度。
3.完善課程標準、規範教學檔案管理文件棕毛建設
開展Ψ 以工程教育認證為模板的課程教學大綱模板調研和改革,逐步推動課程教學大綱修訂,規範教學基本文件。
4.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實施“三全育人”
設立“課程思政”建設聯絡人。本學年,馬克①思主義學院派出10位教師擔任7個二級學院“課程思政”建設專項『工作聯絡人,主要職能為理論宣講和課程思政建設指導。打造思政教師與其他課程教師全程、全方位的協同育人主體,實現“思政課程”主渠道育◎人向“課程思政”立體化育人的創造性轉化。堅持校領導上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校領導帶頭上思想政治課,承擔《形勢與政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多門課程的授課任務,帶頭聯系思政課教師,帶頭推動思政課建設。立項“課程思政”教改信誉第一网投平台。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經費,支持“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教學、研究□及馬克思主義學院整體建設。本學期,共立項校級“思政課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3項、“課程思政”信誉第一网投平台13項、思政一般教改信誉第一网投平台1項,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支持經費合計5.1萬元 。
5.加強課堂制度建設
本學年學校制(修)訂出臺了《大∴學體育課安全管理辦法》《大學體育課安全操作規範》《意外傷害事故應急預案》《課堂教︾學基本規範》、《2018級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實施方案》《教學督導工作實施辦法》、《聽課管理辦法(修訂)》《語文文字工作實施方案》等8份文件,進一步加強課堂制度建設,規範課堂教學秩序,提升課堂ζ教學質量。
6.考核方式改@革
學校積極開展考核方式①方法改革,貫徹全程立體考試模式。鼓勵課程采取以能力考核為主的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指導和監控,進一步改進學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推動各教研室、專業開展課程研究,根據課程特點選擇適合的考核方式,提高日常考核的頻度和平時成績的占比,完善平時成績評定的依據。
(三)教材建設
學校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教材選用和管理工作。制定了《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教材管理暫行辦法》,課程教材采取教師推薦、教研室遴∩選、系部負責人審核的選用程序,確保各門課程使用同行公認的高質量教材,鼓勵各專業選用近三年出版的各類優秀規劃教材。學校鼓勵教師主持或參編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的適用教材,截至2019年9月15日,學校共出版自編教材34部。本學年出版自編教材4部,選∮用自編教材與講義35本。
(四)實踐教學
1.實驗教學
本學年本科生開設實驗的專業課程共計197門,其中獨立設置的專業實驗課程58門。學校有實驗技術人員18人,具有高級職稱2人,所占比例卐為11.11%,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1人,所占比例為5.56%。
學校現有省級校外實踐教學基地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虛擬仿真實驗中心1個。
2.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教學環節。學校依托良好的校企合作機制,綜合運用校內外各種實踐平臺,圍繞人才培養全過程,實造次行事施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ζ 創新實踐三級一體化,專業認知、專業見習、專業調查、專業實習四年一貫制的實踐教學模式。
學校與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安分園、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三安半導體產業學院”,與南安金淘鎮人民政府合作籌建“鄉村振∞興產業學院”,與九牧集團共建“九牧電商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質平臺;借力優質企業資源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共建“森源班”“奮安班”“速騰班”“永輝班”“新航線創新創業班”“百宏班”和“弘橋智谷雙創班”,構建人才培養共同體◥
3.畢業論文(設計)
學校制定了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規定,對♀畢業設計(論文)組織管理、命題與選題、指導工作、紀律、規範化要求、畢業設計(論文)的評閱、答辯、成績評定以及裝訂、歸檔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建立了校、院兩級畢業※設計(論文)工作檢查制度,實行初期、中期、末期和後期檢查。通過強化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質量的全過程監控,有效地保證了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達到了綜合訓練學生的效果。繼續使用CNKI“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對2019屆畢業生提供畢業論文(設計)免費檢測。學校執行畢業論文Ψ(設計)答辯前檢測全覆蓋制度,以避免學術不端行為,保證畢業論文(設計)質量。
為了更好地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進一步訓練和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學校鼓勵各專業根據實際開展畢業論文內容和形式的改革和創新,同時邀請共建單位的業內專家共同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
本學年學校提供了1,808個選題供2019屆學生選做畢業設計(論文)。學校共有158名教師參與了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的指導工作,指導教師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的人數比例約占36.08%,學校還聘請了9位外聘教師♀擔任指導老師。平均每位教師指導學生人數為10.61人。學生畢業論文(設計)選題及內容大部分來自行業企業實踐、教師№橫向課題。其中在實驗、實習、工程實踐和社會調查等社會實踐中完成數1589個,占87.89%。
(五)創新創業教育
學校鼓勵和倡導大學生發展個性,把培養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創業能力融入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從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建設、創新創◥業計劃競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平臺建設等四個層面來構建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頂層設計
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多層次和多類型的創新創業課程。在通識課程模塊設置了1學分的《創新創業基礎》課程,實踐環節課程模塊設置了4學分《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經濟管理類專業開設了創新創業課程模塊;各專業重新設計課程結構,修訂課程標準,合理設置理論與實踐的學時學分比例;絕大多數工科專業都【增設了《課程設計》,提高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計算機科學系、生命科學與化學系分別出臺了學≡生參加科學研究、學科競賽、技能培訓等活動的學分認定和課程置換實施▽細則。
2.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完善創新創業機構
在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統管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競賽、指導、訓練、培訓、扶持、孵化等工作,構建了“教學、科研、競賽、訓練、孵化”全鏈條、體系化的『創業學院運行機制。出臺了《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創新創業導師管理暫行辦法》、《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與學分設置指導性意見》等文件,著力加強指導教師隊伍建設,抓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的立項、指導和過程管理,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訓練、科學研究、學科競賽等活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平臺,促進人才脫穎而出。
學校現有3個創新創業教育機構,4名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5名就業指導專職教師,65創新創業教育兼職導師,189個實習基地,12個創業〒教育實踐平臺,本學年學校共立項建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5個(其中創新5個,創業0個),省部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信誉第一网投平台31個(其中創新29個,創業2個)。開展創業培訓信誉第一网投平台10項,開展創新創業講座8次。設立創新創業獎學金10萬元。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8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指導課程1門。組織教師創新創業專項培訓10場次,至今有400人次參加了創新創業專項培訓。學校本學年新增5個國家級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立項,27個省級深厚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立項。信誉第一网投平台融合了學科專業性與學生自主研發創新性,促進了專業知識轉化為實踐成果,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合作精神和實踐動手能力←,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
3.設立專業學會,激活創新創業競賽
為了更好地推進創新創業工作,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學校推動成立21個專業學會。組織承辦了40多場學科專業競賽,豐富了學生第二課堂,同時學校設立專項基金資助大學生參加國內外各類學科競賽活動,提高學生』科技競賽水平,推動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在全院上下營造了“上課學理論,課後用理論,用好用活理論”的良好學習氛圍。
4.建設創業園,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學校美林校區“築夢空間”大學生創業園自2014年12月成立,先後被授予“福建省高校畢業生創業孵化基地”、“福建省巾幗眾創空間示範基地”、“泉州市B級眾創空間示範基地”、“泉州市青年創業基地”。“築夢空間”充分利用學校原有」的研究所、創新實●驗室、創業孵化基地、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及校企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等實踐平臺,打造靈活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目前,學校按照“福建省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標準園區建設評估標準”推動創業園康美校區二期建設,已經投入使用“創客辦公區▽”、“路演區”、“洽談區”、“會議室”、“創客健身區”、“創客休閑區”等創客功能區。
(六)教學改革
本學年我校獲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項。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信誉第一网投平台4項、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信誉第一网投平台5項,其他信誉第一网投平台4項,建設經費達48.00萬元。
表三:2018年我校教師主持省級及以上本科教學工程(質量工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情況
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類型 |
國家級(教育部)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數 |
省部級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數 |
總數 |
產學合作協同育人信誉第一网投平台 |
4 |
|
4 |
省部級教學研究與改革信誉第一网投平台 |
|
5 |
5 |
省級本科教學團隊 |
|
2 |
2 |
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建設信誉第一网投平台 |
|
1 |
1 |
省級創新創業課程校本教材課題 |
|
1 |
1 |
四、專業培養能力
(一)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有關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創新創業教育、產教融合、“三全育人”等政策文件,具體落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落實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指標,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工作,做好人才培養方案頂層設計,培養目標能較好地反映和達成地方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與以往相比,突出體〗現了6個特點:
一是以專業認證為指導設置課程體系。對有專業認證、行業認證和國際認證等各類認證的專業,要努力與認證要求接軌,按認證要求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二是引導職業發展方向。各專業根據自身優勢,分析社會與行業需求,以職業發展卐為目標,設置2-3個專業方向模塊供學生自主選擇修讀,每個模塊的學分數一致。專業方向課程應當與專業必修課程形成邏輯上的拓展和延續關系。
三是強化英㊣語聽說。繼續推進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構建以通用英語為基∞礎,英語聽說為主導,三年不間斷的課程體系。把培養ω 學生的聽說能力放到首位,保證各學期都有英語聽說課程,從多角度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將學生參加的晨讀、英語角、英語節等各種教學活動納入課程考核,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四是融合閩南文化。將閩南元素、僑文化融入課程,開設中華傳統文化、學說泉州話、南音、詩聯鑒賞、圍棋等一批具有濃郁閩成人教育南特色的課程,加強閩南文化素養,要求所有在校∩生應選讀1門閩ω南文化課程。
五是兩個課堂良性互動。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提升綜合應用能力,其中《綜合素質拓展》2學分,《創新創業實踐》4學分,學生必須完成第二課堂6學分方能畢業。第二課堂學分不計入專業總學分,在校生免費修讀。推動兩個課堂的互補互通,學生完成第二◥課堂學分後,可以申請將綜合素質拓展類多修學分轉換為通識教育選修課程學分,可以申請將創新創業實踐類多≡修學分轉換為專業選修課程學分。
六是突出專業實踐。根據人才培養目標,構建□基礎實踐、專業實踐和創新實踐三級實踐教學課程體系,明確各專業實踐教學◥學分占比要超過專業總學分的30%。堅持專業認知、專業見習、專業調查、畢業實習的四年一貫制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每學期至少安排1周作為實訓周,開展課程設計、課程綜合實訓或專業◆技能綜合訓練,鼓勵有條件的專業到企業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
(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學校推進以中小微企業為服務面向的冠名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冠名班根據中小微企業的人才需求采取“一班一案”和動態調整的培養計劃,每一個冠名班都制定了模塊化課程,構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人才培養子系統。各專業現行的人才培養方案與子系統通過“一拖一”或“一拖多”組合,形成了具有小訂單性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冠名班合作方以“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開發課程、共同選拔學生、共同組建教師隊伍、共同承擔教☆學過程、共同進行學生管理、共同開展人才評價、共同推薦學生就業”等八個共同為基ㄨ礎,實現深度融合、協同育人。其中“面向中小微企業的‘三創’冠名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實踐”信誉第一网投平台獲得福建省第八屆教育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緊密圍繞“服務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的辦學定位和目標,主動融入“大泉州”發展大局,聚焦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以立德樹※人為引領,加強產教融合,鋪就“依托產業、協同產業、服務產業”的深轉型辦學道路,突出食品崗位技能培養,註重實踐教學,開展以技能累積創新為核心的“六層次,雙主線”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努力構建新工科背景下的特色食品專業的結構布局,該實踐教學成果入選2018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應用型建設案例匯編。
藝術設計專業推行“工作室制”的培養模式,在模式上形天上成以實用案例來開展教學設計和教學改革,通過案例教學,量產式實習計◆劃、協議就業三位一體的“準入職式”人才培養計劃,實踐教學以社會企業實際案例為導向,結合行業標準,並通過專業模塊化教學,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構建專業合作企業庫,秉承共贏的校企合作管理體系,使得校企雙方合作持續有效推進。
(三)完善立德樹人機制
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全面實施三方面保障、三階段覆蓋、三課堂聯動,不斷推進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以培養基礎◣實、素質高、技能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為目標,重視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1.以“五四100周年”為契機,激發青年學生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開展了“暉麗五四鐫青春 閩科青英話百年”主題素拓活動、“繪百年歷史,弘五四精神”現場繪畫大賽、“紅心向黨·紅歌嘹亮”第十二卐屆紅歌大合唱比賽、“放歌新時代·勇做追夢人”第十◥八屆校園十佳歌手比賽、“百年青年夢,奮鬥強國路”愛國主義教育演講比賽、“五四記憶,音韻傳唱”第九屆閩南語歌曲比賽等近20項校級主∴題活動,並且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73141部隊、南安市康美鎮黨委政府共同舉辦了“喜迎建國70載 五四青春築夢人”——校地青年喜迎祖國70華誕、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文藝匯演,為全校師生提供了一個交流◥愛國思想、發揚愛國精神的平臺,廣大在校大學生通過共青團開展的系列活動,進一】步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
2.大力選樹青年典型,強化青年學生價值導向
發揮榜樣青年作用,用可親、可信、可敬、可學的青年師生典型教育影響青年學生,成功舉辦第二屆“大學生年度人物”評選表彰活動,挖掘與表彰了一批勤奮好學、自強自立、勵誌創業、誌願服務等類型的學生先進典型。
3.以文化扫帚育人為目的,用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覆蓋校園
以學校∩第八屆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為平臺,統籌規劃、協調安排全院校園文化活動。重點舉辦“紅心向黨紅歌嘹亮”第十二屆紅歌大合唱比賽、“放歌新時代,勇做追夢人”第十八屆校園十佳歌手比賽、“時代在召喚,青春正當紅”第九屆啦啦操大賽、“假面之聲,撼動你心”蒙面之聲、第十三屆“金話筒”大賽、第十七屆大學生校園辯論賽、閩南語歌曲大賽、“慶祖國七十華誕,頌五四百年贊※歌”第十五屆服裝設計大賽暨第八屆十佳模特大賽等50余場校園文藝活動,積極營造向上向善的校園文化氛圍。
4.以暑期“三下鄉”為載體,積極推進社會實踐育人工作
做好2019年暑假社會實踐工作,圍繞國家戰略部署,提高對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的服務成效,引導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作貢獻”,學校團委將組建近15支重點社會實踐隊,圍繞“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專項計劃、“投身鄉村振興”專項計劃、“河小禹”專項計劃、“我為母校代言”返鄉招生宣傳專項計劃等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分赴南平、寧德、龍巖、漳州等地開展社會實踐。
五、質量保障體系
(一)校領導情況
學校現有校領導9名。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2名,所占比例為22.22%,具有博士學位1名,所占比例為11.11%。學校實施校領導聯系教學單位制度,不定期召開學術委員會、教學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教學工作例會,研究、指導和布置教學工作。
本學年,學校開展“本科教學工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及教育教學改革工作調研,組織召開了6場座談會,聽取了16場匯報,聽取了44位教∑ 師的意見建議。調研取得了六個方面共識:一是要以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指標為指揮棒做好基礎建設;二是要基於地方產業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培養目標,走“校、地、企”聯合培養之路;三是要基於人才培養模式設計系統性、綜合性教學改革方案;四是要借力企業的人才資源,建立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五是要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和互補優勢,以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帶動團隊↑建設;六是要推動教師走向企業,從企業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實戰中獲得自我提升。調研活動進一步厘清了專業建設思路和教學改革的方向,推動⌒ 各專業開展內涵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及辦學特色凝練。
(二)教學管理與服務
學校重視教學規範建設,本學年學校組織教務部和學工部對教學管理文件和學生管理文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修訂,加快對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建設與制度建設,確保教學監控▓體系良性運轉,保障教學工作穩定有序、高質量運◆行。學校教學管理團隊堅持開展業務培訓和工作研究,追求整體水平提升,努力建設成為一支有教育情懷、素質高、能力強的管理育人隊伍。學校現有校級教學管理人員20人,院級教學管理人員16人。本學年,教學管理人員獲得省部級教學成果獎1項,發表教研類論文3篇,科研類論文4篇。教務部1人獲“省級優秀教務工作者”榮譽稱號。
(三)學生管理與服務
學校有專職偷鸡不成蚀把米學生輔導員40人,其中本科生輔導員40人,按本科生數7,493計算,學生▼與本科生輔導員的比例為187:1。
學生輔導員中,具有中級職稱的13人,所占比例為32.50%。具有研究生學歷的6人,所占比例為15.00%,具有大學本科學歷的34人,所占比例為85.00%。
學校配備專職的心理咨詢工作人員4名,學生與心理咨詢工作人員之比為873.25:1。
(四)“二三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學校十分重視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科學、完整、操作性強的“二三六”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即:學校、二級學院兩◆級共同實施,執行學期初、學期中、學▽期末三段式管理,日常巡查、聽課、教學督導、事故認定、教學激勵、專項檢查等六項措施相輔相成,確保教學@ 質量穩步提高。
主要措施有:
第一,堅持教學運行“三三制”。學期初抓教學計劃、任課教師和教學設施三落實;學期中抓教師教學規範、教學質量監控和↘教風學風建設三環節;學期末抓復習考試、考風ω 考紀和下學期開學準備三項工作。
第二,堅持質量監控六項制度。(1)日常巡查制〖度。教務部、學工部每周安排值日人員,負責康美和美林兩個校區的日常教學秩序巡查和維護。(2)聽課制度。堅持全方位、多層次的聽課制度,學校領導、二級學院負責人、秘書、教務員、督導組成員以及所有教師都必須聽課,並提交聽課記錄。(3)教學督導制度。組建由退休返聘教授、各學科骨幹教師、教務部成員共同組成的教學督導隊伍,主要負責日恁地常教學秩序、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指導、各環節教學質量檢查與反饋。(4)教學事故認定與處理制度。(5)教學激勵制度,對課堂教學效果優秀的教〗師進行獎勵。(6)教學專項檢查制度,根據教育教學實際,開展課堂規範、教學檔案、試卷等專項檢查,營造良好教風,保證教學質量。
第三,開展克雷什之背教學反饋。學校現有專兼職督導員8人。本學年內督言犹在耳導共聽課385學時,校領導聽課27學時,中層領導幹部聽課162學時。本科生參與¤評教覆蓋面為100%,學校每學期開展2次“學生評教”、1次“同行、督導評教”評教、1次“領導評教”,在系部範圍內公布學生評教結果,並將學生評教情況與教師職稱評聘相結合。教學督導組獨立開展督教督學活動,每個▽月召開一次教學督導組會議,出臺教學督導簡報,通報教學督導情況,改建教學督導工作,充分發揮教學督導在教質量監控中的積極作用,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
六、學生學習效果
(一)本科畢業生畢業及學位授予情況
2019屆本科畢業班學生(含專升本】學生)共1810人,獲得畢業證書1795人,畢業率99.17%;獲得學位證書1790人,畢業生學位授予率為99.72%。結業15人,占『畢業班學生總數的0.83%。
學校在2019屆畢業生中開展“學業優良獎”認定。根據平均學分績點達到3.0、在校期間沒有補考重修記錄、沒有違紀記錄等三個基本條件,2019屆畢業生共有476名學生獲得該獎,獲獎比例為26.30%。對發◇揮優秀學生的榜樣作用,推●動的學風建設,激發全院學生創先爭優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本科生身體素質及學科競賽情況
學校倡導“終身體育”理念,鼓勵大學生根據愛好和興趣選擇體育信誉第一网投平台鍛煉。本學年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通過率為91.76%,獲得了文藝、體育競賽獎項◆20個。
本學年,我校積極組織師生參加全國和省各類大學生競賽活動,獲省部級以上學科競賽、創新活動、技能競賽145項。其中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二等獎,有第十四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三等獎,第十二屆福建省“合泰杯”大學生單片機ぷ應用設計競賽一等獎、二等獎和三等獎等。今年5月,學院《GOYA年輕人的︼茶》和《四維之治—養殖汙水處理行業先行者高效治汙,變廢為寶》兩個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參加了省教育廳主辦的“網龍杯”第五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賽道啟動儀式,在第五屆福建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斬獲一銀三銅。
(三)畢業生就業及攻讀研究生情況
1.畢業生就業工作體系建設。學校圍繞“好就業、就好業”的工作目標,實施畢業生▲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實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四到位”的工作格局;通過《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促進畢業生就業工作獎勵辦法▓》、《校園招聘會方案》、《福建師範大學閩南科技〇學院畢業生就業服務指南》等制度政策,加強就業指導力度,優化就業服務;執行定期會議、周計月報、總結表彰、跟蹤服務、研討培訓等5個制度,促進畢業生就業體※系建設,深入有效地推進畢業生就業工作。本學年共舉辦了30余場次的專業招聘會。
2.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截止至2019年12月10日,2019屆畢業生初次整體就業人數1728人,綜合就業率95.93%,其中簽約人數357人;其他錄用形式就業人數1371人。有19人考上研究生】,29人參加國家地方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就業,9人應征入伍,12人自主創業。2019屆畢業生々就業類型如圖四。
圖四2019屆畢業生游荡长靴就業類型
與2018年同期相比,2019屆畢業生整體就業情況與2018屆持平。就業對比情況如圖五。
圖五2018、2019屆畢業生就業情況對比
我校畢業生就業區域相對集中於本省廈門、福州、泉州等沿海地區。
圖六2019屆畢業生就業地區流向
經統計,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的總體滿意度達到98%。具體如圖七所示。
圖七2019屆畢業生用人單位滿意度
七、特色發展
學校堅持“高層次、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僑”為特色,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著力點,推進人才培養供給側改革,奏響“產出導向+能力導向+學習導向”的應用型人才培養三重奏,強化“政企校僑”辦學特色,努力建設一所立足閩南,面向海西,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具有僑鄉特色、在海峽兩岸有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
(一)“校+僑”有機結合
學校坐落於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著名僑鄉南安,董事會成員都▂是菲律賓著名愛國華僑。學校充分利用閩南特有的僑鄉特色,密切與海外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的聯系,尋求更大支持;成立惠僑創新發展中心,開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人文交流,構建█戰略合作框架,把學校打造成福建省基層僑聯幹部培訓、面向海內外開展華文教育的重要基地,組織夏(冬)令營、海外僑界青年精英拓訓□;積極承辦或聯辦各類全國性學術會議,申辦面向外國官員和技術人員的援外培訓班,在招生、就業、培訓,尤其僑界、臺灣優秀教師招聘等方面不斷拓展。2018年9月12日菲律賓菲華商聯總會理事長黃年榮帶領訪問團一行40余人,在南安市副市長黃景陽陪同下蒞臨我校訪問考察;10月29日由商務部主辦的2018非洲法語國家青年官員治國理政能力建設研修班考察團一行27名成員蒞臨我校參觀考察。來自喀麥隆、科摩羅、馬達加斯加、剛果(金)、塞內▓加爾等5個非洲國家的司局級和處級官員與我①校師生進行了互動交流。11月7日,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暨菲律賓校友聯總商會訪問團團長丁勁樟、共同團長李鴻銘,旅菲各校友會聯合會榮譽會長陳祖昌、名譽主席楊思育帶領訪問團一行70人,在省僑聯副主席張瑤、泉州市僑聯副主席王巧麗、南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少敏陪同下到學院調研訪問。這些國際間的交流活動進一步拓寬我校開放辦學領域,提升國際◥合作辦學水平。
近年來,學校著力凝聚僑心、發揮僑力,傳遞教育正▆能量。學校董事長戴宏達先生和多位董事成員作為閩籍僑胞,素有熱愛家鄉▼、樂善好施々的優良傳統。2017年11月,學校與省僑聯簽訂“惠僑助學”公益合作信誉第一网投平台,資助全國18個省份的僑屬僑眷子女及定向扶貧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把僑胞振興中華的強烈意願與實現“中國夢”緊密聯系起來,2019年9月8日,學校舉行2019級新生開學典禮暨“惠僑【助學金”發放儀式,現場為10位僑屬僑眷、省僑聯定向扶貧地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頒發“惠≡僑助學金”。
(二)“校+企”深度融合
“校政行企”良性合作,新增6個共建實踐教學基地,重點推進和泉州芯谷、三安半導體、南安金淘鎮人民政府的合作,推進第四屆“永輝班”和首屆鏈家班開班;充分發揮學科交叉和互補優勢,與泉州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南安分園、泉州三安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共建“三安半導體產業學院”;與南安金淘鎮人民政府聯合開展◆鄉村振興專項計劃,籌建“鄉村振興產業學院”,與九牧集團共建“九牧電商人才培養基地”,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優質平臺;借力優質企業資源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式”培養,共建“森源班”“奮安班”“速騰班”“永輝班”“新航線創新創業班”“百宏班”和“弘橋智谷雙創班”,構建人才培養共同體,主動融入南安乃至大泉州地區,支撐、服務地方產業轉型升級。
八、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存在問題
在完成轉設評估工作後,學校的辦學進入了一個新的臺階,學校也將逐步與福建師範大學母體學校剝離,完全按照民辦高校的要求進行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在改革過程中,教育理念、觀念還需要進一步更新。面對幾年後的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對照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指標,學校在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等方面有待進一步加強;在省內有影響的重點和特色專業建設信誉第一网投平台有待進一步突破;師資、課程、實踐教學條件等建設壓力較大,服務區域社會經濟能力不足,對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仍不夠;雙侵蚀師雙能教師隊伍尚待優化,高水平的專業帶頭人亟待培養;與兄弟◤院校相比,軟硬件建設的任務依然艱巨;在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改革方面還需加大投入,尤其要加大日常運行支出,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效。
(二)解決辦法
學校將深入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在上級主管部門領導的關♀懷下,在董事會的領導下,全院上下共同努力,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及高校黨建、思政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本科合格評估,持續發力,深入推進↓發展方式與管理方式轉變,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強化政治引領,凝心聚力促發展
一是堅持政治引領,把牢辦學方向。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堅持中心組學習、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組織生活會制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深化“兩學一做”,推進“大學習”熱潮,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全面融入教育教學工作。二是堅持立德樹人,築牢育人揪心體系。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堅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按照《教育部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要求,出臺《福建師範大學网投十大信誉平台j0500貫徹落實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實〖施方案》,制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學習培訓計劃,召開教學工作會議和全體教職工大會專題培訓會議,邀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等重點措施回應“四個回歸”,重點抓好學校領導班子學習和培訓主題報告、專題授課等方式作學習表率,切實提高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把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加快培養造就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教師,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湧現的良好局面,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
2.強化內涵導向,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開展“三大主題”活動,推進“四個回歸”。圍繞“建設一流專業、傾力↓打造金課、推進四個回歸”等主題教學會議,全面推進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文科新工科專業建設、新技術與課堂教學、“金課”打造、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等教育教學提升計劃,明確“培養人”的根本任務,提出課堂教學水平提升的具體路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二級學院調研,聽取教師的意見建議,進一步明確專業建設思路和教學改革的方向,推動各專業開展內涵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及辦學特色凝練。
二是實施強師工程,提升教師隊︽伍水平。學校將繼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不斷完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和引進機制,著力引進¤重點學科專業帶頭人、教授、博士,柔性聘請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高◢管和高職稱人員擔任專業兼職教師,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加大師資隊伍培訓、建立健全教師提升機制,通過支持、鼓勵中青年教師繼續深造;探索以“雙師雙能型教師養成”為核心的教師培養模式;鼓勵教師進一命呜呼行國內外訪學等措施,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持續提升師資隊伍質量。鼓勵和引導教師申報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教育廳“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高校青年教壇新秀”、“泉州市高層次人才”、“南安市高層次人才”等各級各類人才評選,構築人才發展高地,提升教師隊仙境伍水平。
3.逐步完善教學經費投入和保障機制
加大教學經費的投入,保障教學業務費、教學差旅費、設備維護費、體育維持費等教學@ 四項經費開支。按照教育部關於普通本科院校基本辦學條件的要求,加大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加強實驗室建設,滿足教學、科研需要。根據教學工作需要,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實踐教學、教學研究、教學資源建設等納入教學專項經費預算,確保教∏學運行和教學改革需要,並提高各專項教學經費的使用效率。
附件1:
2018-2019學年本科教學質量報告支撐數據
序號 |
信誉第一网投平台名稱 |
數據 |
1 |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總數的比例 |
100% |
2 |
全校本科專業總數 |
31 |
3 |
當年本科招生專業總數 |
26 |
4 |
當年新增本科專業數 |
5 |
5 |
當年停招本科專業數 |
5 |
6 |
生師比 |
18.12 |
7 |
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萬元) |
0.686 |
8 |
當年新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萬元) |
414.68 |
9 |
生均圖書 |
117.33冊(紙質圖書) |
10 |
電子圖書、電子期刊種數 |
21萬種 |
11 |
生均教學行政用房(M2) |
19.22 |
12 |
生均實驗室面積(M2) |
5.69 |
13 |
生均本科教學日常運行支出(元) |
1233.15 |
14 |
生均本科實驗經費(元) |
52.05 |
15 |
生均本科實習經費(元) |
41.37 |
16 |
主講本科課程的教授占教授總數的比例 |
87.72% |
17 |
應屆√本科生畢業率 |
99.17% |
18 |
應屆本科生學位授予率 |
99.72% |
19 |
應屆本科生初次就業率 |
95.93% |
20 |
體質測試達標率 |
91.82% |
附件2: 專任教師結構表 |
職稱 學歷/年齡 |
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 |
副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 |
講師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 |
助教或相當專業技術職務者 |
無職稱 |
合計 |
合計 |
57 |
103 |
171 |
42 |
10 |
383 |
具有研究生學歷人員 |
32 |
49 |
104 |
28 |
10 |
223 |
具有本科學歷人↓員 |
24 |
52 |
67 |
14 |
0 |
157 |
大專及其以下學歷人員 |
1 |
2 |
0 |
0 |
0 |
3 |
具有博士學位人員 |
19 |
11 |
1 |
0 |
0 |
31 |
具有碩士學位人員 |
15 |
49 |
120 |
30 |
10 |
224 |
其它 |
0 |
0 |
0 |
0 |
0 |
0 |
年齡 |
34歲及以下 |
159 |
35至44歲 |
117 |
45至59歲 |
31 |
60歲及以上 |
76 |
專任教師中,具有研究生學歷者的比例為 |
58.22% |
專任教師中,副高以上職稱比例為 |
41.78% |
當前生師比為 |
18.12:1 |
附件3:
專業名稱 |
總學分數 |
選修課學分數 |
選修課學分占總學分比例 |
集中性實踐教學環節學分數 |
實驗☆教學學分數 |
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學分數 |
實踐教學學分占總學分比ω例 |
英語 |
160 |
22 |
13.75% |
15.5 |
51.5 |
6 |
45.63% |
漢語言文學 |
146 |
14 |
9.59% |
16.5 |
28.5 |
6 |
34.93% |
商務英語 |
160 |
22 |
13.75% |
17.5 |
50.5 |
6 |
46.25% |
漢語言文學(專升本) |
76 |
10 |
13.16% |
14 |
5 |
0 |
25.00% |
應用心理學 |
160 |
20 |
12.50% |
20 |
29.5 |
6 |
34.69%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165 |
38 |
23.03% |
20.5 |
21 |
4 |
27.58% |
網絡工程 |
165 |
33 |
20.00% |
19.5 |
28 |
6 |
32.42% |
信息工程 |
168 |
35 |
20.83% |
23 |
25 |
4 |
30.95% |
智能科學與技術 |
165 |
37.5 |
22.73% |
22.5 |
18 |
6 |
28.18%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升本) |
80 |
9 |
11.25% |
21 |
15 |
2 |
47.50% |
生物工程 |
165 |
32 |
19.39% |
20.5 |
30.5 |
6 |
34.55% |
應用化學 |
165 |
32 |
19.39% |
27.5 |
27.5 |
6 |
36.97% |
環境科學 |
166 |
32 |
19.28% |
30 |
22.5 |
6 |
35.24% |
食品科學與工程 |
165 |
36 |
21.82% |
25.5 |
24.5 |
6 |
33.94% |
生物技術 |
164 |
18 |
10.98% |
22 |
37.7 |
3 |
38.23% |
服裝設計與工程 |
164 |
18 |
10.98% |
22 |
76 |
1 |
60.37% |
廣告學 |
160 |
52.5 |
32.81% |
24.5 |
52.5 |
6 |
51.88% |
廣告學(專升本) |
81 |
10 |
12.35% |
18 |
28 |
0 |
56.79% |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升本) |
84 |
8 |
9.52% |
17 |
39 |
1 |
67.86% |
服裝與服飾設計 |
160 |
48 |
30.00% |
23.5 |
58 |
4 |
53.44% |
數字媒體藝術 |
165 |
23 |
13.94% |
32.5 |
33.5 |
4 |
42.42% |
數字媒體藝術(專升本) |
82.5 |
12 |
14.55% |
21 |
21 |
0 |
50.91% |
市場營銷 |
160 |
42 |
26.25% |
21.5 |
28 |
6 |
34.69% |
工商管理 |
160 |
42 |
26.25% |
21.5 |
27 |
6 |
34.06%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
160 |
32 |
20.00% |
21.5 |
27.5 |
6 |
34.38% |
國際經濟與貿易 |
162 |
32 |
19.75% |
21.5 |
27.5 |
4 |
32.72% |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升本) |
82 |
18 |
21.95% |
12 |
25.5 |
0 |
45.73% |
市場營銷(專升本) |
80 |
18 |
22.50% |
12 |
23.5 |
0 |
44.38% |
城市管理 |
160 |
32 |
20.00% |
21.5 |
27 |
6 |
34.06% |
工商管理(專升本) |
80 |
18 |
22.50% |
12 |
24.5 |
0 |
45.63% |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升本) |
80 |
18 |
22.50% |
15 |
21.5 |
0 |
45.63% |
電子信息工程 |
164 |
32 |
19.51% |
17.5 |
38.5 |
6 |
37.80% |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
164 |
32 |
19.51% |
19.5 |
25.79 |
6 |
31.27% |
電子信息工程(專升本) |
82 |
21 |
25.61% |
16 |
19 |
0 |
42.68% |
通信工程 |
163.5 |
40.5 |
24.77% |
20.5 |
22.5 |
6 |
29.97% |
土木工程 |
171 |
11 |
6.43% |
26 |
23 |
6 |
32.16% |
工程造價 |
164 |
18 |
10.98% |
19 |
23 |
6 |
29.27% |
選修、實踐課學分占總學分比例